
编者:罗冉
导语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为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奠定良好基础。这也是继“水十条”(《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国家再次对水生态环境保护作出全面部署。
美丽河湖是美丽中国在水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载体。《行动方案》聚焦近三年重点任务,从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细化制定了15项目标。同时,充分考虑地方工作基础和承受能力,重点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政策概要
美丽河湖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在水资源方面,具有稳定的补给水源,水体流动性较好,河湖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稳定实现“有河有水”;在水生态方面,河湖水域及其缓冲带生态环境功能得到维持或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有代表性的土著物种得到重现,稳定实现“有鱼有草”;在水环境方面,流域内各类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河湖水质实现根本好转或水质稳定达到优良,公众的景观、休闲等亲水需求得到较好满足,人民群众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稳定实现“人水和谐”。
目前,生态环境部组织制定了国家层面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共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基本覆盖我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社会关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库。
《行动方案》聚焦重点任务,细化制定目标,重在提质增效,提出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到40%左右;到2030年,美丽河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美丽河湖基本建成。
其中,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比较分散、容易反复,是当前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之一。《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综合效能显著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60%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在生态流量保障方面,明确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有关要求,对河湖生态流量管理、泄放措施落实、监测信息共享等作出部署。所谓生态流量,是指为保证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用以维持或恢复江河湖库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跨省重点河湖生态流量得到有效保障;基本完成已建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核定)工作,有序推进其他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量确定(核定)工作;河湖生态流量监测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
在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行动方案》着重部署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促进“人水和谐”,主要包括水生生物保护恢复、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生境修复和监管、防洪排涝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满足群众亲水需求等。《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有所提升,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基本建立。
《行动方案》聚焦近三年重点任务,共明确19项措施:在巩固深化水环境治理方面,提出提升入河排污口整治效能、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强化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6项措施;在加强基本生态用水保障方面,明确了着力保障河湖生态流量、落实生态流量泄放措施、强化生态流量监测信息共享3项措施;在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提出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恢复、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等6项措施;在全面推进保护与建设方面,提出加大支持力度、开展全民行动等4项措施。
比如,在加强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方面,《行动方案》要求,聚焦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化工园区初期雨水收集处理等方面问题,开展排查整治,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防范水环境风险。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和沿黄河省区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巩固治理成效。到2027年,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
政策亮点
突出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集中攻克一批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的亲水需求。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在管理机制方面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等,让建成的美丽河湖持续美丽。
注重示范引领:通过征集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选树典型示范,落实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支持政策。
强化政策协同:加强工作指导和统筹协调,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促进政策、资金、技术等相关资源要素集聚。
全面覆盖重要水体:将长江6300公里、黄河5400公里的干流全线纳入,全国210个重点湖库中超九成也被列入保护清单。
关注小微水体:鼓励地方在国家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把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纳入建设范围,加大治理保护力度,让群众“推窗见绿、开门见景”。
政策机遇
生态修复与保护市场扩大:方案提出推进水生生物保护恢复、实施湖库富营养化综合治理等措施,将为生态修复与保护相关产业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加强水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强化关键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相关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机遇。
资金支持与社会资本参与: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同时倡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案提出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探索创新美丽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包括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生态流量监测站网、饮用水水源预警监控能力建设等,将带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升级。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推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建立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