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农业促发展 扎根土壤微生态
时间:2025-09-17 10:14:44 访问量: 作者:张婷

河西走廊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交通要道,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路段,在我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西走廊独特的光热资源使其不仅是“风电走廊”,制种业与高原夏菜成为走廊的“阳光农业”,还是当地支柱性产业。但河西走廊自然资源制约着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给农村经济带来挑战。合理解决制种玉米连作障碍及深入研究高原夏菜产业体系水肥盐动态运移规律,进而策略性地构建两大支柱性产业带综合发展体系是河西走廊农业产业带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专注科研 创新科研成果

 

河西学院赵芸晨教授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和归属感,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河西学院,扎根于当地,长期从事植物营养、肥料学、农业生态、土壤学相关工作,助力家乡发展,近年来,河西走廊支柱性产业连作障碍问题突出,病虫害频发,产量与品质均出现下降,将研究目光锁定在土壤微生态及植物营养与施肥,针对性地关注农业种植过程作物养分需求特性、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配方施肥,对土壤不同种植系统下的水肥盐动态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及长期定位研究。

通过多年研究,赵芸晨总结出了河西走廊产业带制种生产及高原夏菜两大特色产业体系作物营养特征、水肥盐动态变化体系、作物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规律、套餐式肥料施用;开发有机生态肥、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肥、生物有机肥,特别针对河西地区制种产业体系磷钾元素的利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策略性缓解制种玉米连作障碍的集成方案。

通过对国家级种子生产基地开展制种玉米连作障碍发生机理研究,赵芸晨精确量化了制种玉米连作体系土壤理化性状、养分因子、微生物酶活性及重金属含量等因子的变化特征;从宏观与土壤微生态角度,明确长期连作制种生产导致土壤性质变劣、养分因子间水平不均衡、土壤酶活性下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病原微生物增加,有益菌与抗性菌减少,病害发生率升高,连作障碍发生,明确了河西走廊连作玉米制种生产主要致病性病原菌及病害类型,分析出制种玉米连作障碍诱因及机理;找出根际微生物—土壤—制种玉米互作机制,解析根际根内应答与响应的关键信号。系统概括出连作体系玉米制种生产微生物区系特征及群落动态变化规律,集成有机肥源(糠醛渣、沼渣、牛粪、有机硅肥等),系统分析有机源物质缓解连作障碍机理与效应,探寻抗性制种生产体系构建机制,对精准选择功能微生物菌群,方向性调控根际微生物群落,策略性构建抗性微生物群落,缓解生产区土壤连坐障碍,以及高效优质种子生产起到指导作用。

赵芸晨还对高原夏菜生产体系水肥盐动态进行集成研究,分析土壤表层至土层60厘米处水肥盐在叶菜类、根菜类,设施大棚及大田模式下水肥盐动态,精准概括体系内因子的变化规律,寻找高原夏菜高质优产发展合理布局及综合肥力体系构建的策略。

 

扎根一线 提升耕地质量

 

耕地乃农业之本,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战略资源。赵芸晨深刻了解这一点,她常年活跃在基层一线,针对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肥一体化、盐渍化土壤改良利用方面培训种植大户、职业农民、基层农技人员、相关产业体系从业人员、合作社等,截至目前参加培训人数超过15000人,有效地加强了相关产业的技术力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对河西走廊生态区农业种植体系现存的问题进行大量分析调研后,赵芸晨发现土壤本底值低,土壤沙漠化、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逐年加剧,耕作层变浅,土壤微生物区系动态变化,需要从根本上进行调控,因此土壤微生态方面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有目的性地深入探究河西走廊微生态调控策略是目前的生产之重。目前,赵芸晨带领团队在有效筛选出的高效拮抗菌与养分高效利用菌基础上专注于各种菌剂研发工作,为有效提升河西走廊耕地质量贡献了科研力量。

这些年来,赵芸晨负责主持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甘肃省委组织部“陇原创新人才项目”、甘肃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子课题和甘肃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并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SCI6篇),出版专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由于突出的科研成果贡献,赵芸晨先后获得了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甘肃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甘肃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 张掖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酒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酒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嘉峪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的背后是对产业体系的深厚总结,也是对下一步工作的鞭策。

人生路漫漫,科研路亦漫漫。赵芸晨始终怀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情系农业,扎根土壤,科研开拓创新,提升耕地质量,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谱写新篇章。

*基金资助:甘肃省教育厅产业支撑项目(2023CYZC—65)——高原夏菜“水肥一体化模式”下土壤水肥盐运移规律及肥力综合培育体系构建。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