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宋金泰
导语:电力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其供应的稳定性和服务的高效性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全国实现了用电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省”(省力、省时、省钱)服务全覆盖,我国用电营商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人民群众用电获得感明显增强。为进一步巩固“三零”“三省”服务成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全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2025年6月3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一政策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用电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旨在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全面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政策梗概:
《意见》通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用电营商环境一流城市,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用电营商环境先进地区,发展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用电营商环境特色城镇和乡村,带动全国城乡“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到2029年,我国基本建成办电便捷化、供电高质化、用电绿色化、服务普惠化、监管协同化的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我国“获得电力”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人民群众办电用电获得感满意度持续增强。具体而言,《意见》围绕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办电、用电全链条各环节,提出了14项任务和38条具体措施,全面提升“获得电力”的服务水平。政策不仅强调了对民营经济的支持,还特别关注了农村、民族地区等供电薄弱区域的配电网建设,力求缩小城乡和区域供电差距。
政策亮点:
1.制度创新:告知承诺制破解“证明”困局
在用电申请环节,针对部分非核心要件,允许用户以书面承诺方式先行替代,审批部门同步进行核查,显著降低了用户因材料不全导致的“来回跑”成本,提升了服务可及性。某省试点仅半年,小微企业办电平均往返次数减少40%。
2.成本革命:小微企业接电迈入“零成本”时代
政策将低压办电“零投资”扩大至160千瓦及以下各类民营经济组织,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将低压小微企业电力外线接入工程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承担范畴,或建立有效补偿机制。此举从根本上消除了制约小微市场主体发展的接电成本障碍,为其轻装上阵提供强力支撑。
3.数字赋能:“刷脸办电”引领服务体验跃升
《意见》强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推进办电档案数字化、数字电网建设和智能客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办电的便利度和接电的便捷度,还实现了用电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通过创新“扫码用电”等模式,为临时性、流动性用电需求提供免报装、快用电服务,支持乡村振兴和消费活力的激发。依托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身份证、营业执照等核心证照信息的在线核验。用户仅需通过人脸识别等生物认证技术,即可完成身份验证并调取所需证照,真正实现“零证办电”、“无感办电”,将服务便利性推向新高度。
4.技术驱动:配电网智能化筑牢可靠供电根基
政策明确提出配电网建设改造资金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城中村等供电薄弱区域倾斜,进一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供电差距。此外,还强调了提高配电网管理质效,推动实现重点城市重点区域计划检修用户“零感知”。大规模部署智能传感设备、自动化开关及配电物联网技术,构建具备故障精准定位、快速隔离及非故障区域自愈功能的智能配电网。某城市核心区应用后,年均停电时间缩短至5分钟以内,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发展机遇:
1.绿色电力消纳能力提升:用电绿色化是《意见》的重要目标之一。这将引导电力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能源的广泛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便捷高效的并网服务是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项目落地的关键一环。政策优化将极大促进分布式能源大规模接入,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扫清机制障碍,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平均时长缩短30%,释放巨大绿色投资潜力。
2.数字经济与新基建需求扩大:5G基站、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对电力接入的时效性、可靠性、灵活性提出极高要求。政策提供的优质电力服务,正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底层保障。全过程数智服务的推进将促使电力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提升了电力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为相关数字技术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三年,仅充电桩市场就将因接电便利化新增投资超千亿元。
3、“电力下乡”助推农网升级:配电网建设向农村和供电薄弱区域倾斜,将有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还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农村电网现代化水平和服务均等化,是激活乡村产业、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政策聚焦补齐乡村电力短板,为智慧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提供澎湃动力。农网升级带动县域特色产业用电量年均增长超15%。
4. 第三方综合能源服务商迎来发展机遇:《意见》鼓励综合能源服务发展,为企业提供专业节能诊断、能效提升方案及市场化需求响应服务。这不仅能降低企业用能成本,更将推动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培育绿色低碳发展新动能。工业领域通过专业能效服务平均节能率可达10%-20%。
结语:
电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获得电力”的便捷度与满意度,是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优劣的核心指标,更是感知政府服务效能与企业群众获得感的温度计。但这绝非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长远战略部署。从“用上电”到“用好电”,政策的深化落实将有效降低全社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成本,激发亿万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电力之光,不仅照亮厂房与家园,更将点燃创新发展的燎原之火,为中国经济巨轮提供澎湃而稳定的续航动能。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