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中共萍乡市委党校 彭辉
萍乡市政府驻北京联络处 何羲忠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毗邻湖南省,是近现代中国最早工业城市之一,江西省重要的工业城市。萍乡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比照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城市、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市、全国基层司法所规范建设先进市、国家智慧城市首批试点城市、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2015年又成功获得国家海绵城市和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资源枯竭型城市抚顺时再次强调“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发展转型是一个大课题,要认真研究”。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资源型城市的关怀,我国资源型城市如何转型升级,摆脱“资源诅咒”的阴影,就是要立足原有优势,开发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充分利用金融、财政、产业等政策资金的支持,综合发展经济、文化、社会事业,才能真正实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转型升级。2019年5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在听取江西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希望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萍乡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推动萍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萍乡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基础和条件
近年来,萍乡市坚持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认真贯彻省委“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按照市委“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总体要求,坚持“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推动新动能加速成长,带动产业结构、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和提升,产业持续向“双中高”迈进,呈现出新气象、新路径和新特征。经济社会发展也不断取得进步。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1009.05亿元,增长8.7%;财政总收入161.58亿元,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先进城市”。2017年,萍乡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再次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2015-2017年,萍乡连续3年被评为江西省科学发展综合考评先进市。2018年,萍乡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取得了全国第十名的好成绩。萍乡转型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创新发展的道路,为创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创新引领,重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9.1:61.1:29.8调整到2018年的5.9:46.5∶47.6。文化产业朝气蓬勃,2018年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GDP比重达9.06%,列江西省第一。旅游产业增长迅速,2018年萍乡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比上年增长21.0%,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8.7%,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增长7.1%。与此同时,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得到了深入贯彻,全域旅游的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新业态也蓬勃发展。萍乡市现拥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基地)9家,在阿里巴巴中国站的触网企业和商户超过8000家,规模以上企业电子商务普及率超过80%。
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围绕优势产业建设,萍乡市着力推进各类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2009年以来,萍乡市连续4届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及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2013年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截至2018年,萍乡已与21家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并完善了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家国家级(工业陶瓷、电瓷、烟花鞭炮)检测中心,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7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发展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科技协同创新平台。2018年,萍乡R&D投入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0.82%,增幅超过44%,居江西省第二位,受理专利申请3902件,增长20%,授权专利2535件,增长35.2%,全年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达6.46亿元,增长29.2%。
三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按照“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支柱产业多元化、新型产业特色化”的发展思路。通过创新引领,萍乡已摆脱了经济增长基本依赖传统资源型产业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以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海绵产业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迅速发展,2018年萍乡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较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7%。产业不断呈现出高新化、绿色化、集群化、品牌化的发展趋势。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重点支持园区,湘东区工业陶瓷产业被工信部列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芦溪县获国家电瓷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中国工业陶瓷之都”“中国电瓷之乡”“中国烟花爆竹之乡”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坚持绿色发展,重塑工矿城市新形象
萍乡市认真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转型作为城市转型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坚持内外兼修,做美扮靓城乡,努力推动城乡更宜居、生态更优良,重塑了萍乡工矿城市新形象。
一是海绵城市建设扮靓萍城。萍乡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更新改造的重要抓手,积极拓展“海绵城市+”内涵,创新开展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建设,不仅整治了城市内涝问题,提高了城市水安全,进一步修复了城市水生态、涵养了城市水资源、改善了城市水环境、复兴了城市水文化,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同时让城市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变“自然适应人”为“人适应自然”,重构了城市人水和谐关系。随着湖泊、公园、道路、小区等海绵化改造的完成,城市品质也得到了大幅提升,也促进了萍乡市海绵产业快速发展。萍乡海绵城市建设在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组织的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综合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名列全国前茅。先后受邀在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和2018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上作专题报告、经验交流。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被《焦点访谈》正面专题报道、被外交部向全球推介推广,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贡献了“萍乡智慧”,萍乡海绵城市建设已从“试点”走向“示范”。
二是低碳循环经济蓬勃发展。近年来,萍乡以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园区循环化改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8%。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安源工业园被科技部认定为节能环保科技产业示范基地。
三是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萍乡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5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乡镇19个、省级生态村40个,芦溪、莲花、上栗3个县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芦溪和莲花2个县先后被纳入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莲花县被列为江西生态文明十大领跑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超过5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7.24%,位居江西省第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2%,湿地保护率列江西省第一。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9%。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2%以上,城镇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以及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萍乡还先后被列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坚持改革开放,集聚转型发展新动能
萍乡市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引领转型发展之路,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拓空间,着力激发发展内生动力,切实增强了转型发展新动能。
一是强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激发转型活力。充分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鼓励企业建立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支持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引进和培养职业经理人,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建立企业申诉审议机构,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促进企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科技、人力资源、物流、金融信用、市场开拓、中介组织、财税、基础设施、产业招商、行政协调服务和执行等十大服务保障体系。全面开展“五型”政府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努力为产业发展扫除障碍、保驾护航。在江西省率先建立“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制度,倒逼政府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市级审批事项精简至96项,实现了“39证合一”,加大了降成本力度,推进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办事时限缩减率达58.3%。诚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居江西省第一、全国前列,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全面建立工业园协办机制,提升工业发展综合协调服务能力。
二是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增强转型动力。在转型过程中,萍乡市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承接沿海发达城市产业梯度转移。着重深化同长株潭以及宜春、新余的合作,加快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积极推动建立赣湘“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深化了区域合作,推动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目前,《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已纳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赣西合作也进入了新阶段。
坚持以人为本,增进百姓新福祉
萍乡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转型的过程成为惠及民生、造福百姓的过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十二五”以来,萍乡市累计投入民生类资金996.9亿元,全面完成了国务院、省政府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指标。123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实现了4.6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完成保障房建设任务1.7万余套,改造城市棚户区4.7万余户,保障性安居工程覆盖率达到22.46%,打造了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萍乡样本”,获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充分肯定和特别批示。2017年,萍乡率先在江西省实行了民生事业“八个全覆盖”,2018年着力推进民生“八大工程”建设,重点办好了20件民生实事,2019年全面实施了民生工程“八大提升”行动,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2018年萍乡市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763元和18012元,比江西省高出1944元和3552元,分别位居江西省第四位和第一位。萍乡市连续三年获江西省教育科学发展考评第一。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占比分别达49%、89%,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7%。在脱贫攻坚方面,2018年实现萍乡市930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32个贫困村退出,莲花县正式脱贫摘帽,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萍乡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提供经验
资源型城市随着资源的枯竭,日益走向衰落,这是工业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资源型城市如何从衰落中重新振兴,或者避免走向衰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我国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的动能转换期,一些长期以来依靠资源开采为支柱产业的城市,正遭遇最严峻的衰退周期。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都有诸多实践,但是迄今为止,资源型城市真正从衰落重新振兴的屈指可数,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更是少之又少。
世界各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升级的模式各不相同,其效果也不同。在国外,转型与升级较为成功的有以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法国洛林模式、以大项目引进带动产业调整的英国威尔士模式、以人力资源开发促进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德国鲁尔模式、以自身优势发展高新产业区的日本九州模式、以产业链延伸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实现城市综合发展的美国休斯敦模式。依靠这些成功的转型模式,上述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持续性的发展。当然,国外也有像日本夕张、前苏联的巴库等失败的转型案例。
萍乡市自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城市的10多年以来,充分借鉴各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经验,结合实际,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萍乡实际的转型升级道路,特别是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使萍乡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在产业延伸与更新方面积累了经验
萍乡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充分运用产业延伸与产业更新相结合的复合模式,大力发展接替型产业,即连接性和替代型产业,连接型产业也就是在原来的产业格局下,在原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延伸相关的产业工业、拓宽其产业链,大力开发原有资源型产品的新兴产品,并广泛利用新技术进行深加工和精处理,为其原有主导产业的永续发展开辟出一条新路子。而替代型产业就是与原有的主导产业不同,重新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力发展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这样除了可以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还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效益。如萍乡自实施转型战略以来,萍乡“因为煤、不唯煤、延伸煤、跨越煤”,充分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重点打造冶金、机械电子、煤炭及煤炭综合利用、能源及新能源、非金属矿物制品及新材料、花炮、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等十大接续替代产业,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构筑起多元产业支撑体系,促进产业层次全面提升。到2017年萍乡三次产业结构比由转型初2007年的9.1:61.1:29.8优化为5.4:50.3:44.3;萍乡市规模以上煤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由2007年的6.84%下降到0.46%,仅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4%。第三产业比重为44.3%,相比2007年提高了14.5%,服务业比重大幅提高,经济的活力和后劲明显增强。
在“多位一体”产业发展方面积累了经验
产业转型升级除通过发展接替型产业来改善原有的产业结构,还应当升级原有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采取低耗、高效的生产方式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因此,选取循环、低碳、绿色产业和服务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可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循环产业:萍乡在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通过发展循环经济生产方法的相应配套措施,比如使资源性产品价格市场化;通过公开招标来下放资源开发企业项目,实行深度加工开采,活跃民间资金的流动;对实行节能环保项目的企业减少甚至减免所得税;加大财政资金对对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推进矿产资源的高效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对工农业废弃的物综合再利用,使垃圾成为新型动力资源,将循环技术贯穿在新产业链的发展中。同时,加强执法监察部门的监督整治。萍乡以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为契机,全面推进企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园区循环化改造,“十二五”末工业废水排放量较2011年下降36%,废气排放量下降10%,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下降4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7.69%;“十二五”期间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46.56%.目前萍乡基本形成了社会大循环、园区中循环、企业小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局,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了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
低碳产业:萍乡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协调好技术、制度、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和满足消费需求转变的关系。注重开发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将本地原有的基础性资源进行低碳技术产业化,通过引进低碳技术,比如开展节能减排以及产业整合规划等技术,发展产业链内的服务业而进行的低碳产业化。在财政支持上,建立节能减排专项基金和科技支持专项基金。目前萍乡市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集中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土壤修复治理、太阳能光伏产业等。萍乡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经十余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链完整、集聚程度较高,在全国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成功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萍乡市大气环保产业园创新创业政策研究及应用”、萍乡国家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共有64家节能环保企业投产,2017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2.3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工业增加值29.42亿元,同比增长13.11%,完成利税14.42亿元,同比增长11%。
绿色产业:萍乡市政府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发展绿色经济,发挥好绿色产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充分立足当地优势资源产业,发展相关绿色旅游产业以及生态环保产业,例如绿色旅游业已成为当前萍乡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2017年萍乡市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4736.33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472.21亿元,同比上年分别增长38.66%和75.04%。同时通过活跃金融市场,加大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降低绿色企业项目贷款利率,来发展绿色产业和经济。
服务:转型期间,萍乡市政府进一步对资源型城市的城市规划进行测度,同时完善配套的措施,如投资、收入分配、科教文卫事业的专项资金、产业政策、专项信贷资金、环境保护和治理污染等方面。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人力资本的开发,为提高资源集约地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人才支持。萍乡在江西省率先建立“三单两制一网一评价”制度(“三单”即《萍乡市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萍乡市政府部门责任清单》和《萍乡市市本级便民服务事项目录清单》;“一网”即政府服务网,“一评价”是让社会来监督、评议、检验政府的工作成效),倒逼政府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2016年,萍乡在江西省率先出台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91条意见,措施落地一年就为企业减负20亿元左右,促进了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2017年,萍乡市民间投资完成1081亿元,同比增长7.3%,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82.4%,高出江西省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
在产学研合作发展产业方面积累了经验
在资源型城市的建设中,根据分析萍乡市可以发现,资源型城市非常缺乏人力资本,而人才的缺失也限制了技术的研发开拓,进而导致资源型城市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资源利用效率地、污染严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都达不到一般发展指标。同样,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要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高效、低耗的开采资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快人力资本内流以及企业人才的培训,所以产学研合作是其转型的必经之路。
实现产学研合作,首先要建立人力资本支撑体系,通过完善高等院校以及研究院的人才培养体制,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复合型人才。除了加强对人才的理论知识教育,更要注重对其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建立企业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加大对企业开发研究新技术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对相关方面的研究;同时注重与国际合作,在吸引外资、外来技术的同时,注意与当地资源条件的有效结合,通过开展中小企业与大型国企的合作竞争网络,整合企业资源,使之转型成更适合新技术开发利用的企业系统。再次,在实现产学研合作的同时,要发挥好政府部分的引领导向功能。萍乡转型以来,通过产学研合作,连续4届8年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2013年被科技部列为“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并与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14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目前萍乡市共有52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为40.5%,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萍乡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4%,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33.3%、16.0%;并成功获批萍乡国家工业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萍乡国家环保材料及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江西萍乡国家科技农业示范园、国家级火炬萍乡粉末冶金特色产业基地。
结语
2017年,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启动第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工作,萍乡市及时印发了《关于成立萍乡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萍办字[2017]7号),由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其它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单位,具体指导萍乡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发改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工作,同时成立了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萍乡市工业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市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等。
根据第一批创建时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在广泛征求省、市相关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要求,萍乡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及时完善了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创建方案,进一步明晰了创建思路,明确了创建目标,设定了示范定位。目前已完成了《江西萍乡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并经省政府同意,作为江西省唯一符合创建条件的设区市重点推荐。2018年省政府正式批复了《萍乡市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建设方案》,省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在扎实推动,为成功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萍乡作为江西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相叠加的地级城市,承担着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城区老工业区改造搬迁、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和采煤沉陷区治理等多重任务。如能成功创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探索形成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的“萍乡经验”,努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多作贡献。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