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红 李娜
门店经济和电商经济是中国商业领域的两个关键领域,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它们经历了巨大的转型和创新。《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记者有幸采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商研究院院长、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洪涛教授,深入了解这两个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关键挑战、未来新路径,听洪涛教授讲述门店经济、电商经济如何相互 影响塑造商业格局。
中国电商与互联网经济:里程碑与未来展望
洪涛教授是中国电商和互联网经济领域的资深专家,对这两个领域的发展有着丰富的见解和研究经历。谈起中国电商和互联网经济自上世纪末开始迅速崛起,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时,洪涛教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在1998年,中国第一笔网上交易是粮食,1999年全国棉花交易市场也在网上开始了交易,这是让人没有想到的,电子商务竟然在计划经济比较强的产品上突破,这由此改变了中国电子商务的概念。此后,阿里、8848、易趣、当当等大量的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
但是,在2000~2002年大量电子商务企业亏损倒闭,这一时期称为电子商务的“中断期”。2003年淘宝网、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后来敦煌网(2004)、美团网(2010-3-4)、天猫(2012-1-11)、供销E家(2015-5)、拼多多(2015-9)、抖音(2016)、快手(2011)、小红书(2013)、淘特(2021)等新电商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2015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电子签名法》《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电子商务法》等相继出台,2014年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开始探索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连续八年先后有1647县(次)进行电子商务示范,为城乡电子商务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田头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头,从车间到餐馆、从农村到城镇、从城镇到农村,从国内到国外”,电子商务广泛地应用在我们各行各业,而且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手机成为了农民的新农具,直播成为了农民的新农活,数字成为了农民的新农资,文化成为了农民的新生活”。
三十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2008年网络零售额达到1257亿元,2022年达到137853亿元,增长108.66倍,连续10年全球第一,根据《“十四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网络零售额预计达到17万亿元左右。我国进出口跨境电商的零售发展迅猛,2015年跨境电商零售额仅有360.2亿元,2022年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21100亿元,同比增长57.57倍,预计2025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将达到25000亿元。
总结当前的电商发展,洪涛教授指出:电子商务目前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以称为“数字电子商务”“新电子商务”。洪涛教授认为,电子商务是指运用一切数字技术所进行的各种商业活动,包括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的各种贸易活动。
其主要表现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已不再与实体经济对立,而是相互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在农村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电商扶贫、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产品现代流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电子商务正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新趋势,直播带货、网络零售、无人商业等多种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形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展现了电子商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电商与实体门店融合:从对立走向融合发展
电商与实体门店的融合已成为现代商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第一个阶段,电商和实体店是相对独立的,各自为政;在第二个阶段,双方开始相互渗透,实体店大量采用一些数字技术手段,电商也建立了众多线下体验店,探索数字产业化和线下的结合;在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融合发展,两者不再对立,也不是紧密结合,而是紧密融合,形成新的网络体系,共同推动新商业、现代流通的发展。
洪涛教授列举了盒马鲜生作为案例,它既有线上交易平台,也在线下有多种业态店,如现有盒马鲜生、盒马X会员店、盒马奥莱等三种主要业态,建立了350多家体验店,近年来悄然崛起的185个“盒马村”,正在成为新零售新的希望,所谓“盒马村”,是指根据盒马平台订单,产销之间形成稳定供应关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改造,发展数字农庄。盒马积极发挥新零售平台和数字经济在有机市场的正向作用,用“人、货、场”的逻辑进入产业场景,在洞察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打造从源头到餐桌的有机消费新模式。通过将农产品直接与消费者连接,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
洪涛教授还列举了苏宁易购零售云实体体验店建设的情况,截至2023年9月28日,苏宁易购零售云全国第14000店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正式开业。苏宁易购将加速拓展2万家零售云和强加盟门店,全面开放线下门店、线上平台、云仓服务和数字化供应链。作为苏宁易购高增长业务板块,零售云2023年上半年销售同比增长42.5%,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54.2%,坚持加速集团“零售服务商”战略落地。
对于未来发展趋势,洪教授认为,未来十年,电商与实体门店协同发展将更加紧密,共同塑造商业的未来。预计以下四个方面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数字科技全面应用。数字技术将全面渗透到电商和实体门店的方方面面,包括智能管理、数字化交易、全程数字化体验等。
第二,个性化消费体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将推动商家为每位消费者定制个性化的服务和体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第三,全渠道融合。未来,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更加深入,实现多环节“无缝连接”,消费者更加便捷地购买产品、服务、体验,购物的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第四,可持续发展。电商与实体门店的融合也将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环保、社会责任等理念的实践,共同为未来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洪涛教授为我们生动地描述了未来的电商消费场景。让我们看到,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将如何重塑我们的消费生活。
首先,满足个性化需求,过去的商店和电商往往是以产品为中心,但现在市场需要更加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现代商家应该倾听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从而创造出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设计出各种包装独特、吸引眼球的产品,满足他们对商品好吃、好看、好玩且健康的期望。
其次,个性化服务和定制化体验,个性定制能够让消费者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例如,将消费者的名字或特定标识印在产品上,使他们感到独特。这种亲密无间的感觉会极大提升购物体验,增强品牌忠诚度。
再次,创意营销策略,商家可以通过创意营销策略来吸引消费者。例如,结合特定事件或地方特色,打造独特的产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利用数字技术,通过独特的包装或定制服务,为消费者打造特别的购物体验。电商与实体门店将共创卓越购物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政策推动消费复苏与超越
最后,谈到国家政策对于门店经济和电商经济的发展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门店经济和电商经济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有何展望和建议?
洪涛教授说: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我国进入乡村振兴发展阶段,数字乡村振兴也进入到第二个新的发展阶段。对整个国家来讲,我们正迈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征程。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也要做到相互协同,以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化、可持续化,同时,新的全球化也将更加开放化、国际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如今,整个经济进入到数字经济时代,比如生产的数字化、流通的数字化、消费的数字化,相应地我们的管理(含治理)也要数字化。数字化管理首先是要政策的精准化,政策要适合当前的情况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精准地保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万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接触型消费明显回升,餐饮收入增长21.4%。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44.1%;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7.5%、10.5%。网络购物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0.8%,占社零总额比重达26.6%。3月、4月、5月购物、餐饮出现了“井喷式”增长,目前基本上是消费恢复到常态化的轨道。洪涛教授表示,当前的经济消费,有几大超历史现象:
第一,2023年1~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2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71888亿元,增长7.2%。回顾2022、2021、202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44万亿元、44.1万亿元、39.2万亿元,今年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超过30万亿元,2023年底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定会超过历史。
第二,2023年1~8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95387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9821亿元,增长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4%;2023年网络零售TOP100企业销售额超2万亿元,比2022年提升13.2%,我国网络零售行业已步入稳健增长阶段,有望连续十一年保持较大规模。
第三,2023年我国电子商务的总额估计要超过47万亿元,这也是一个创历史现象。
第四,2023年我国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恢复超过6万亿元,其增幅三年后再次第九年超过城镇。
最后,洪涛教授总结道:当前,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面临巨大的挑战,如进出口贸易受影响压力很大,还有一些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同质化比较严重,低价竞争为主的这种竞争状态还大量的存在。
但我们仍可以看到一些积极因素,比如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城镇,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稳步提升超过70%,电子商务交易额和网络零售额继续快速增长,物流水平提升等。
在这种格局下,未来五~十年我国将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由产品大国向品牌大国转变,这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