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中国长期发展来看,逆全球贸易壁垒增多的“危”中隐藏着“机”。中国应有效应对外部挑战,以逆周期政策操作,按自己的发展阶段、轨迹和节奏运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世界经济短期衰退,只会加快中国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的步伐。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实现高质量崛起。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 陈东琪
世界经济会不会出现危机?60年代初期到上世纪末出现过是三次。在当前世界经济新的挑战当中,中国是否有能力、有韧性保持坚挺,甚至表现更好?在我看来,危机表面上看存在危险,但也会带来机遇,关键是我们的准备做得怎么样,有什么样的条件能力,以及是否对未来充满信心。
世界经济形势
2008年危机之后,经济有所上升,制造业、服务业各个领域都有所提升。但是,上升的力度不是很大,负增长大幅上升之后保持平稳,稳定在3左右。我们将之称为低速复苏扩张,到现在有十年时间。
本来低速复苏扩张势头到2017年还不错,但受国际贸易因素影响,这个势头出现收敛,尤其是制造业、采购业今年指数向下调头,而去年还在繁荣的区间。今年以来,制造业有所下降,特别是对制造、出口、国际市场依赖度比较高的德国、韩国、日本和部分欧元区国家都进入到经济的下行当中。年初第一个月,韩国PMI(采购经理指数)在50以下,欧元区、日本在2月份,全世界在5月份以后进入到参考线之下。今年以来逆全球化贸易壁垒非常明显的影响到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
欧洲、日本的经济表现出技术性衰退。总体来看,德国进入到衰退期,主要是汽车和其他制造品的出口出现下降,有衰退迹象。英国在今年2月份出现负增长,法国虽然表现好一些,但是也摆脱不了低增长。整个欧元区今年的一、二季度往下走。日本也是对工业、制造业、贸易依赖度很高,下行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汽车半导体、智能手机等领域市场的需求,销售量在减速。
新兴市场也是这样。韩国经济出现下降,整个上半年疲软。新加坡二季度出现负增长,拉美、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经济都出现下行压力。印度经济是一个新型经济体,去年最高达到了8%的增长,但是二季度调到5%的增长。世界经济在拉美地区出现下行的趋势。
美国经济形势好于欧洲和新兴市场。美国经济最近调整到2%,但2018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的4.2,之后三四季度下降;今年一季度3.1,二季度掉到2.1,可见,实际上美国宏观经济增长向下压力很大。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出现减速,美国经济自身的变化体现在债券市场长短倒挂现象。历史上几次倒挂都引起了经济下行。这次的倒挂有三次到了0.3以上的情况,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该指标作为美国经济未来变化趋势的风向标,正在预示着美国经济在接下来1-2年会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倒挂之后的时间,最短的是九个月,长是四个月,一般是12月倒挂达到最高,这个时候的经济出现是衰退的可能性时间长度在一年左右,然后出现下降趋势。
另外是美国自身的结构问题,可以概括为四高——高贸易赤字、高债务、高价格、高财政赤字。最近财年显示,美国十个月财政赤字超过八千亿美元,目前债务已经超过22万亿美元,GDP去年只有20.5万亿美元。十年繁荣之后,资产价格大幅下跌。1990年开始有将近十年上升,但是马上有两年多的下降。之后上升后又下降。2009年开始到今年上半年达到最高,也有十年。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方向、什么轨迹,还要看未来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下降是肯定的。有经济学家预测,认为美国的股市要暴跌40%,这只是作为一个研究问题的参考,但是资产价格泡沫空间大,下降概率是很高的,未来一两年可拭目以待。
美国经济当然还有很多的因素,特别是通过关税的办法解决赤字,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经济增长下降,进而更强烈、更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加剧。如果不解决结构性问题,用转移风险的办法把责任推给贸易伙伴,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
无论是从欧元区,还是从新兴市场,从拉美,从美国经济来看,世界经济目前处在一个将要衰退的一个初期,或者是前夜。从世界经济整体的周期规律来讲,平均8.8,有的是七年,有的是十年,这次是十年。世界银行认为世界经济会减速,他们预测的减速幅度比较小,最小的0.1,最大的0.3。我个人认为2021年世界经济衰退会超过世界机构的预期。石油的趋势、布伦特指数下降趋势比较明显。
世界经济处在自身的商业周期的扩张的末端,将要转向衰退。影响因素除了自身因素还有政策因素,特别是贸易政策。我个人主要是看中美两个大国的态度,特别是美国。如果美国态度发生转变,积极进入到推动世界贸易平稳稳定增长,通过谈判的方式、合作方式解决问题,可能不至于出现大的衰退。
世界形势如此,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假定世界经济不是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判断,而是取决于各方面的政策选择。如果按照目前的惯性下去,世界环境受到挑战,中国经济会不会受到影响?第一,肯定会受到影响。特别是进出口贸易。我国与某些国家的贸易流量实际上在减缩,使中国不得不找替代的办法、渠道,保证外需的稳定增长。即使这样,还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第二,中国体量大且处于发展当中,中国经济整体的内生动能较多,外部挑战、外部影响会影响中国经济繁荣的程度,但是不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特别是不会改变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
三大因素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自身模式转型。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原来的两位数的增长调到8%、9%,后又调到6.5%到7%的之间,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来源于模式转型。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体量规模大,要增长一个百分点带来的规模都是巨大的。模式转型本身会放慢速度,这是我们推动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转变很重要的、必然的内生情况。
第二,周期调整。世界经济处在十年扩张、由上到下的调整阶段。中国经济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整体来讲,世界经济周期向下的时候我们要向上,形成反向的、交叉的比较困难,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对中国也有影响。
第三,逆全球化贸易壁垒。特别是美国单边主义贸易保护政策对我们有影响。经济增长的路线往下走,还会有减速的趋势。这是我们看到的一个前景。比如说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由2015年以前的“7以上”,掉到2015年以来的“6时代”。普遍认为,6以上不是未来周期的低点,主动换挡减速还在继续。但是我想中国经济尽管受前面三个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还会实现5.5左右甚至更高一些的增长速度。未来六年时间,中国经济有5.5到6的增长,但是目前还有6.2以上,还有一定的下降调整区间。
这是我们自己意识到的底线,意识到的30年两位数增长,基数很大的情况下,这样一个质变过程当中经济增长的潜在趋势。即使5.5%、6%,加上物价水平两个百分点,8%。从这个测算,即使掉到5.5%-6%,世界经济增长还是快速增长。最近几年,世界经济危机以来平均3%左右,2009年、2010年、2012年只有2%多,最近两三年到了3.9%,平均3%左右。欧元区或者欧盟的经济增长不到2%。中国经济实现6%左右,或者5.5%到6%的增长,是世界经济2倍,是美国经济的2.5倍,是欧元区经济的3倍,或者多一些。所以,中国还是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我们不要太担心,这样一个经济速度向下软着陆式的微调是我们内生的一个趋势。在世界来讲,还是一个中高速的增长。
这种模式转化,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转变,地区的增长也发生变化。九年以前地区经济增长有的17%、18%,最低10%以上。到了2018年,最快不到9%,最低到4%以下。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了增长格局的变化。
中国经济增长中长期能力路径。出口外贸整体相对平衡,虽然有低谷,但大部分时间还是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最快的时候保持在60%、80%的增长,平均大概是20%左右。现在在这个区间之上,今年上半年个位数增长。说明中国经济大的内生市场和国际市场融合加快,尽管有波动,目前进入低增长区间,长期趋势还是增长的。
企业利润也有触底的曲线。中国财新PMI回升,中小企业的创新创造产生作用,工业企业利润负增长,可能出现中长周期的调整。但是还会有反复。这些是新领域投资,可能会加快发展。
整体来讲,我个人认为这个调整在5.5%左右,甚至6%以上,5.5%到6%的增长,有一个处理的变化趋势。
消费也是动态变化。尽管消费还在减速,最近两个月出现8以下的情况,整体来讲有一个触底过程,收益变化,居民收益增长,最近几个月出现快增长情况。支出慢增长,消费可支撑能力还是有,建设消费型强国、大国的空间是主要发展方向。通胀的情况有一点上升,但是我想它还是控制在一个可控的区间,还是一个低通胀。上半年是蔬菜、水果,现在是肉。后面推动的政策安排可能会带来很好的条件。电的情况也是回稳的趋势。财新中国PMI回到50以上。从PMI结构,服务业保持在51到52,制造业在50以下,但是也是49.4,开始往上回升,财新PMI往上走。整体来讲,无论制造业、服务业,短期不会更加往下。
中长期来看,城市化、服务化这种联动会带来结构性升级。从长远角度讲,房地产超额利润时代向均衡增长、平衡增长转变。资本市场几个周期之后,目前处在周期末端。1990年开始,第一个周期一个上一个下,第二个周期也是这样,第四个周期一个上,完成了调整,资本市场也处在周期调整的末端。从这个角度讲,无论看短期指标,还是看中长期指标,中国经济自身的变化还是有很强的应对外部的能力,内生的动力较强。
这次贸易摩擦,从中国角度来看,目前为止摸清了特朗普政府发动贸易战的意图、底牌、套路及他要达到的目标,要实现的利益方向等。一年多来,美国政府的种种做法表明,美国意图短期解决赤字问题,中期解决再工业化问题,长期巩固自己的霸权地位,要遏制一切不利于它战略地位的行为。
对中国来讲,不仅是内部需求、国内市场,而且也要利用好外需、国际市场,把两个市场融合统一起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对美国的影响,前半年看不到什么影响,国内减税,政策落地有一个过程,前半年一年没有大的影响,经济会显示得比较强劲。第二阶段会显现出来,美国现在就业开始有触底反弹的迹象。企业、汽车、零售业裁员增加、非农就业变弱、市场恐慌情绪不确定增强。由于前期加税,消费者的收入没有增加。成本提高,价格提高,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消费者实际购买会减少,影响经济增长,进入第二、三阶段,它的代价会越来越明显。中国也有代价,中产三个多亿,明年完成脱贫,整个企业的减税之后的环境有所改善,加上城市化、工业化的两个轮子的运行在继续,抗危机能力较强。
当前外部环境下,中国的发展机遇
逆全球化贸易壁垒增多促使我们采取加强创新,实现科技自立,促进中国经济走向更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不仅企业,地方、国家层面会促进创新,加快提升自身能力,使中国经济在危机中提升自己在国际上可以获取产业链、价值链、工业链更多的资源度,获取更好的调控空间。
政策方面,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995年提出逆周期的宏观经济调控方向,对财政、货币政策采取更有效、针对性、长期稳定发展的操作趋势,采取对微观企业支持,财政政策加大需求,减税降费,防范地方风险,采取政策举措,货币政策方面保持货币供应量、信贷和两率的有效操作。就业政策,双创的机制改善使就业稳定增长,投资政策也保持一个适度宽松。消费政策主要是居民增收、提高购买力,推动消费升级,支持社区养老托幼。产业政策,三大产业精准度,还有创新的支持,通过创新投入、创新支持,效率的提高,使我们的产业政策能够在前沿性的领域获得更快发展的支持。
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改革和需求这两个结合起来,推动我们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包括国企和经济民营企业,改善公共资源的环境,优化企业的营商环境,开放政策,对引进来、走出去实行宽泛的政策,实现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的有效融合,保证中国经济在未来期间保证经济不脱轨,不出现超预期的滑坡,使中国经济在主动性换挡减速过程中,实现模式转化,实现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带来中国经济在未来30年的高质量繁荣前景。
总的结论是,前40年,我们通过数量崛起,使中国经济做大了,最后通过质量创新崛起,使中国经济做强。某一个时段的风险不会改变中国发展的方向。长期来看,我们还是对中国经济抱有信心,中国不会掉进中美经济陷阱,会按照自己的轨迹稳中求进,保持稳定的发展。
(本文根据作者演讲编辑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定。)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