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研室
3月22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相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体改司副司长王任飞,商务部台港澳司二级巡视员左祥华,市场监管总局综合规划司副司长王火旺,广州市市长孙志洋,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广州市南沙区区长吴扬出席发布会,并就《南沙意见》的背景意义、落实举措、海洋科技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跨境投融资服务、全球先进要素资源集聚、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等方面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主持发布会。
情况介绍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肖渭明: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关于支持广州南沙放宽市场准入与加强监管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南沙意见》)有关情况。
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基础制度,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有关部署,充分体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先立后破”要求,立足党中央关于广州南沙的战略定位,持续布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重大改革,充分考虑南沙既有资源要素禀赋和经济社会基础,起草形成《南沙意见》,并于2023年12月正式印发实施。
南沙放宽准入和加强监管改革部署了15条具体改革举措。其中11条为放宽市场准入政策措施,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谋划重大体制机制改革,从国家层面体系性统筹设计的重点改革任务。在试点谋划中,我们着力发挥南沙独特的改革创新优势,将南沙作为相关领域大胆探索、先行突破的功能载体,以期形成一批首创性改革创新经验,为全国层面重点领域改革带来新的局面。比如,围绕加快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相继提出了参与制定并推动实施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技术标准,构建国际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设备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并开展国际检测认证服务等,通过建立与国际对接的标准、规制与制度体系,引领塑造先进标准、打造一流市场准入环境。另外一类是发挥南沙既有领域优势,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改革举措。《南沙意见》充分响应地方发展需求,支持南沙大胆开展前沿颠覆性科技创新、积极延展市场应用场景,比如,开展无人设备产业化应用、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建立深海领域全球前沿科学研究协同机制等,这些措施将极大鼓励具有创新和市场前景的行业企业先行先试。比如,发挥广州外国驻穗领事馆集聚优势,谋划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有效激励优势创新产业资源汇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高地和对外服务窗口,将为更好发挥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作用提供保障。
此外,《南沙意见》中还有4条为优化监管的具体措施。我们在改革实践中发现,要想做到“放得开、接得稳”,就要持续营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特别是要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准入环境激发更多潜力活力。《南沙意见》提出了要从全链条、跨部门、重点领域等方面着手,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互为支撑的多元协同格局,努力打造更加灵活高效的市场准入监管模式,为在全国层面完善与市场准入制度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探索经验。
总体上,《南沙意见》坚持改革创新、先立后破,坚持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强调放宽市场准入与优化监管紧密结合,通过首创性改革举措,着力为南沙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对南沙来说,意见的出台,既是难得的政策利好,也是给广东省、广州市压担子,希望省市区上下一体发挥合力,借势大湾区深厚底蕴、独特优势和经济纵深,率先探索建立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推动新业态新领域率先探索突破,真正将放宽市场准入改革成果传导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成效。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加强对广州具体落实工作的协调指导,确保《南沙意见》能够尽快落地见效。一是加强政策宣传解读,新闻发布会后尽快到广州调研,并开展专题政策宣讲解读。二是完善工作机制,通过上下联动制定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明确实施路径、狠抓任务落实。三是加强汇聚对接资源,协调政策资源、市场资源、产业资源、项目资源,持续对接指导,确保达到既定目标、取得预期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改革成果,努力为全国市场准入体系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答记者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此前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已出台海南特别措施、深圳特别措施、横琴粤澳特别合作区特别措施等多项政策,能否介绍一下在这个时点出台《南沙意见》的背景和主要考虑?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肖渭明: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有关部署,先后选择海南、深圳、横琴等基础较好地区开展放宽市场准入试点,因地制宜制定实施特别措施,努力为经济发展拓展更多增量空间、增添更多改革动能。当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这次出台《南沙意见》有多方面考量:
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从破除体制机制壁垒看,《南沙意见》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充分释放科技、海洋、能源、医疗、旅游等市场消费潜力,进一步发挥服务业扩大收入与就业、稳定消费等多重功能。从畅通经济循环看,《南沙意见》着力打造更优市场环境,为重点产业行业“建链”“补链”“强链”提供关键制度支撑。从产业链关键环节看,《南沙意见》聚焦建立健全先进技术标准,鼓励更多经营主体投身关键原材料、关键部件以及前沿技术市场化应用场景开发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二是坚持对接国际规则,吸引集聚全球先进生产要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关键在于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我们选择南沙试点,加强配置各类要素资源,在尊重国情基础上吸收借鉴国际经验,《南沙意见》支持南沙建立深海领域全球前沿科学研究协同机制,在大湾区设立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开展数据跨境流通和交易,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欧盟碳排放相关标准互认机制等。这些工作将有助于南沙吸引更多高端要素,服务产业聚集和体系升级。同时,通过建立与国际对接的标准、规制与制度体系,更加优化南沙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国际投资者对我国市场的投资信心。
三是坚持拓展市场增量,催生涌现新业态新模式。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空前加快,涌现了一批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这些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南沙意见》主要聚焦在重点领域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努力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多发展增量空间,鼓励大胆开展前沿颠覆性科技创新、积极扩大市场应用场景,这相当于在南沙举起一面旗帜,能够极大鼓励创新型企业先行先试,有效激发技术、资本、数据、人才等优质要素加快汇聚南沙。
四是坚持服务民生,提升公共服务衔接水平。放宽市场准入改革不仅要让市场“有感”,也要让更多民生“有感”。《南沙意见》在社会民生领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市场准入制度供给,在创造更好公共服务环境中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在医疗方面,拓展广东省电子处方中心功能,优化医疗服务与药品流通体系,探索放宽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互联网销售限制。在文旅方面,推动在南沙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及邮轮免签政策。在居住生活方面,致力于塑造国际化高品质的生活圈,引进香港地区注册兽医、先进动物诊疗机构进驻南沙,探索香港地区进境兽药区域定点使用模式等。
总之,出台实施《南沙意见》有利于充分发挥南沙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条件较好、要素资源汇聚等优势,持续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准入环境,更大力度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更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率先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经验。
新华社记者:南沙地处大湾区的几何中心,是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为更好发挥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南沙意见》有哪些重要意义?
广州市市长 孙志洋: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广州南沙开发建设高度重视、关怀支持、寄予厚望。继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后,三部委联合出台《南沙意见》,再次给予重磅支持政策,为南沙开发开放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带来新的重大利好,对更好发挥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大湾区“一点两地”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推动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增强大湾区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近年来,我们着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南沙意见》立足充分发挥南沙产业科技创新优势,围绕做好引领性开放文章,强调以标准先行、场景开放、资本推动、产业汇聚、体系升级为原则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在实施应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准入标准、加快应用海洋科技创新要素、优化先进技术应用市场环境、深化服务贸易创新、种业行业、药品药械市场准入等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必将有力推动南沙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更好聚焦发力,进一步优化协同创新环境,大力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为大湾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发挥非常巨大的作用。
二是有利于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近年来,我们携手港澳,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南沙大湾区、自贸区、经开区、综保区多重国家政策叠加势能。《南沙意见》立足充分发挥南沙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优势,围绕做好首创性改革文章,强调坚持改革创新、先立后破,支持南沙在特色金融、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其他民生重点领域市场准入、检验检测和认证结果采信、加强和规范全流程监管等方面改革创新,必将有力推动南沙加速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成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国际经济合作前沿地,促进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共同建好高水平开放门户。
三是有利于勃发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对湾区乃至全国的引领带动能力。南沙是广州未来发展核、活力创新轴的关键节点、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和新引擎,既是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也必将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湾区之芯”。《南沙意见》立足充分发挥南沙区位和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做好高水平“走出去”文章,强调要打造国际一流的企业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支持以央地统筹推进、省市区联动、港澳资源协同、市场充分参与的方式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我们将胸怀“国之大者”,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全局谋一域、抓好一域促全局,与实施《南沙方案》一道紧密结合、一体推进改革试点,认真落实好《南沙意见》要求,把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重大责任扛在肩上,深化与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重大平台的协同联动,打造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提升南沙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切实把国家战略势能扎实转化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南沙意见》明确要通过首创性改革举措进行突破探索。请问重点将在哪些领域开展先行先试,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副司长 王任飞:《南沙意见》的出台,对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件提出了很多首创性改革举措,刚才肖渭明副秘书长和孙志洋市长已经做了介绍,这里我对文件中一些有亮点的内容再作一些介绍。
一是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有亮点。文件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进行了前瞻性谋划,这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以来,首次在海洋科创层面进行的拓展延伸。文件提出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利用南沙已落户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等机构和装置,推动更多创新资源进入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商业体系。这些有助于推动延伸海洋创新链条,在深海科研领域持续催生更多原创性、系统性创新成果。
二是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有亮点。文件提出创建广州南沙粤港融合绿色低碳示范区,利用绿色低碳园区建设运营新模式,建立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及欧盟碳排放相关标准互认机制,助力“零碳”产品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
三是在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方面有亮点。基于广州南沙发展基础和潜在优势,文件提出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努力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国际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提供信息共享、项目对接、检测认证、金融服务、争议解决等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更好“走出去”。
四是在创新高效监管方面有亮点。文件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放开市场准入与完善市场监管的关系,注重加强风险监测、识别和预警,协同提升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我们与市场监管总局一道,提出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跨部门综合监管、重点领域监管、协同化市场监管等举措,力求把激发市场活力与加强市场监管统筹起来,健全创新市场监管模式,确保市场准入改革“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为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作出探索示范。
总之,作为一个政策文件,《南沙意见》应该说亮点纷呈。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下大气力,全力把文件中的这些“亮点”转化为南沙改革发展的现实“亮点”。
经济日报记者:《南沙意见》的海洋科技创新特点鲜明,请问广州如何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应用?将重点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 朱伟: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要加强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全面建设海洋强省;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广东拥有全国最长的大陆海岸线,是海洋经济大省,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向海图强,打造“海上新广东”。广州是南海之滨的综合性门户城市,集聚了国家海洋尖端科技力量,在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方面一直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我们将按照《南沙意见》要求,推进海洋科技创新要素加快向广州、南沙集聚,着力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重点推动天然气水合物的研发和商业化。天然气水合物就是可燃冰,是最具潜力的清洁能源,可燃冰资源主要集中在南海,但目前开发利用技术难度高、风险大,我国对可燃冰的勘探开采研究正进入关键突破阶段。我们将依托各类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利用好冷泉系统、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等大科学装置,鼓励引入相关企业,完成生产性试采和商业开采最后两个阶段,加快实现可燃冰开采的产业化,在广州南沙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二是重点打造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基地。当前我国众多海洋工程装备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崛起”,但大多存在核心装备国产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规范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广州将聚焦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开展共性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研究,提高海洋高端装备的自主研制能力,全面打造面向全球的现代化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制造基地。
三是重点构建深海领域前沿科学研究协同机制。当前,国际海洋科研已进入到深海大洋、极地的全海域范围,但深海领域探索难度大、领域新,需要跨领域、跨地区集中力量研究。目前,广州集聚了大量涉及深海领域的科研创新资源,具备扎实的基础条件。接下来,将推动重点研发企业、重点研究机构进一步向南沙集聚,共同开展关键领域技术攻关,重在建立深海领域全球前沿科学研究协同机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海洋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推动海洋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南方都市报记者:近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南沙意见》也涉及到了生物医药领域的内容。请问,南沙在这方面有哪些优势?下一步,将如何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南沙区区长 吴扬:《南沙意见》支持南沙在11个重点领域放宽市场准入率先探索,其中放宽医药和医疗器械市场准入是重要领域之一,生物医药产业也是南沙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重点,近年来已初步形成了一定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南沙方案》赋予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产业目录涵盖8大类140条,其中生命健康大类包含20条。区“四链融合”政策体系全生命周期支持企业、人才发展。落地“港澳药械通”、跨境医疗保险直接支付等特色政策,在南沙可看“港”医、用“港”药。
二是创新优势。南沙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之一,聚焦深海深地深空等战略必争领域,已初步构建起“1+1+3+N”科创平台体系。同时,我们还拥有22个新型研发机构、33家博士博士后平台、5家院士工作站,科创资源富集。
三是产业优势。南沙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400家,培育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广东医谷、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广州)等平台项目,布局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等6所三甲医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为坚实。
四是区位和空间优势。随着南沙大桥、深中通道等跨江通道的投入使用和加快建设,南沙作为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越发明显。我们全力保障产业用地,力争两年内提供约200万方标准产业用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承载空间。
为用好用足政策,下一步,我们将着力畅通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市场准入的有关壁垒,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生态构建能力和要素汇聚能力。一是鼓励更多企业、研发机构、医院等参与,推动完善各类新药与医疗器械新技术研发、应用管理标准,加快打造药品、医疗器械高端制造业增长极。二是探索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依托医疗机构,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具体场景,精准对接临床样本与临床资源,推动细胞移植技术应用转化,打造前沿技术创新极。三是推动简化和放宽相关审批手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利用境内人类遗传资源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之外的医学研究。四是探索放宽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互联网销售限制,在可监管的前提下,打通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相信,《南沙意见》将为我们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很好的支撑,也将为我们推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厚植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助力。我们将着力构建更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衷心欢迎各界企业、各领域人才到南沙投资兴业,共享大湾区建设机遇,共赢未来!
凤凰卫视记者:《南沙意见》提出,打造国际一流的企业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请问提出这项工作的出发点是什么,如何开展中国企业“走出去”工作?
商务部台港澳司二级巡视员 左祥华:为进一步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引导和帮助“走出去”企业熟悉了解投资目的地(地区)营商环境,更好把握投资机遇,我们统筹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通过整合各开放平台资源,持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跨境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助力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支持广州南沙建设“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重点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建设“走出去”综合服务载体。充分利用珠三角世界制造业基地优势、港澳国际化渠道和专业服务优势、广州国际组织集聚优势,搭建政策指导、项目对接、投融资服务等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国内优势产能资源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深入对接。
二是加快打造“走出去”综合服务产业园。产业园作为线下实体平台,推动相关企业、机构、项目相对集中布局,产业园区内规划建设港澳专业服务集聚区、国际产融合作区、会议会展交易区、先进装备技术演示交流区、各国重点项目推介区等重点功能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化、高标准服务。
三是加快完善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支持政策体系。推动投贷联动、自由贸易账户等金融创新政策落地,为装备、技术、标准等“走出去”提供融资解决方案。同时,加快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在政务服务、“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执业资格认可等方面予以相应的政策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南沙意见》在创新和完善市场监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通过建设科学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更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综合规划司副司长 王火旺:《南沙意见》以南沙放宽市场准入试点为突破口,率先在重点领域探索创新,健全完善与放宽市场准入相适应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先行先试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探索创新。市场监管总局将指导广东省市场监管部门,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推动《南沙意见》落地见效。
一是着力优化市场准入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覆盖全链条监管环节的市场综合监管服务机制,支持南沙选取1—2个特定监管场景,构建“准入+监管”闭环管理体系。推进无人驾驶等重点行业“白名单”管理,催生涌现新业态新模式。
二是着力健全跨部门准入综合监管工作机制。推动南沙编制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清单,特别针对监管难度大、风险隐患突出的监管事项,推动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监管部门,开展跨部门综合研判、协同处置,强化条块结合、区域联动,强化跨部门综合监管信息化支撑,提升准入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是着力强化重点领域准入监管。积极探索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等新型非接触式监管模式,进一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全链条共治模式,营造更加公平、稳定、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四是着力构建政府监管、企业自觉、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协同市场监管格局。鼓励引导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标准组织发挥资源链接优势,针对《南沙意见》涉及的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建立健全行业自治规则,切实增强经营主体自我约束能力,同时畅通各类社会监督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进行监督。
在创新全链条监管机制的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将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在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的职能优势和技术优势,全力支持南沙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和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一是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积极推动重点企业、研究机构等创新单元和地方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准入规则和标准制定,促进重点领域创新成果便捷、高效应用。二是支持南沙在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等重点行业领域探索开展检验检测和认证结果采信试点,优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供给,服务企业降本增效提质、产业建圈强链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在南沙布局建设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大力开展碳计量技术研究,加强碳计量监督和服务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资源高效利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生活方式绿色变革、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广东电视台记者: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请问《南沙意见》是如何推动更多全球先进要素资源进一步集聚粤港澳大湾区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 肖渭明: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南沙意见》将进一步深化南沙与香港、澳门等经济领域合作与制度衔接,推动更多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大湾区。
一是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依托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建设,汇聚“域外法查明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南沙)财税专业服务集聚区”“粤港澳青创基地和平台”等专业服务区块,加强与港澳法律、金融、人才、财税、青创、政务等服务资源整合,更好发挥港澳全球商贸网络资源优势,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国际产能合作信息、资源和渠道,同时,要加快提升粤港澳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不断深化,助力大湾区提升一体化水平。
二是进一步增强科技产业创新协作便利化水平。在改善创新环境方面,通过面向科研等应用场景开放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通和交易。在科研项目评审、经费支出、过程管理等方面,借鉴吸收港澳及国际管理制度等举措,形成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在助推产业创新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港澳企业利用境内人类遗传资源开展医学研究,尽管开展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方面研究暂未放开,但现在的政策力度已经很大,希望能推动已有政策尽快落地。此外,我们及时采纳香港方面产业界意见,实施引进香港地区注册兽医、先进动物诊疗机构进驻南沙,探索香港地区进境兽药区域定点使用模式,进一步促进港资企业融入大湾区产业集群生态。
三是推动人才顺畅流动。通过引入港澳等境外专业服务人才,研究建立境外职业资格认可清单,为港澳人才提供更便利的工作执业、跨境流动、居住停留等支持政策。对于在南沙从业、已在港澳参保的港澳居民,免于在南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加速形成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实行更大力度的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措施,加快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等载体建设,吸引国际高端人才入驻南沙。
广州日报记者:下一步,广州如何加快推动《南沙意见》落地落实?
广州市市长 孙志洋:《南沙意见》出台之后,广州市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传达学习、专题部署,接下来将重点从四个方面抓落实。
一、建立清单台账抓落实。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和市场监管总局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制订重点事项清单,逐项明确责任部门、工作措施、完成时限并建立台账,既整体谋划又分步实施,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南沙放权赋能力度,建立工作保障、配套法规规章和政策调整机制,在立法、资金、土地、规划、审批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协同做好新闻发布、专家解读、权威访谈等工作,持续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展宣讲,加强对各项措施实施的动态跟踪分析,广泛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及时评估改革进展情况,确保顺利推进并取得扎实效果。
二、聚焦重点政策抓落实。聚焦《南沙意见》的8个方面重点政策,逐项逐条抓好落实:一是打造全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和商业开发总部基地。推进天然气水合物钻采船建设,加快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前期工作,做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商业体系项目规划选址及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培育相关创新型产业集群,开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装备研发攻关。二是探索推动注册在南沙自贸片区的企业以保税物流方式,开展以船供为目的的高低硫燃料油混兑调和业务。发展保税供油业务,简化报关流程,锁定更多进口低硫资源,满足航行、停靠国内港口的各类运输船舶低硫燃油需求。三是对在南沙从业、已在港澳参保的港澳居民,免于在南沙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四是设立省级实体化运作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中心。已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去年10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授牌并实体化试运行。五是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设立境外投资相关政务事项的服务窗口。设立境外投资备案“一口受理”窗口,探索建立发改、商务部门后台协同机制,优化集成备案环节,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六是准许相关企业按规定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结合细胞和基因治疗企业需求,明确限制类技术临床应用范围,组织制定企业备案及可开展临床应用的医疗机构标准和相关监管制度。七是探索放宽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互联网销售限制,突破以往只能通过医疗机构或药店零售企业销售的流通限制。八是推动在南沙实施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及邮轮免签政策。
三、建设重点平台抓落实。着力打造3个新平台:一是依托南沙科学城设立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大湾区)。聚焦深海、无人体系、种业等领域以及未来产业全产业链发展,设立产业基金,建立市场导向的先进技术应用转化机制,在商业模式、资金合作等方面形成符合技术攻关特征的新范式。聚焦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行业,引入并推动建立相关国际标准认证组织,构建国际领先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开展检测认证服务。二是研究建设区域无人体系管控调度系统。推动搭建全市无人体系管控调度平台,优先对南沙开放平台管理权限,开展无人体系管控试点应用。三是建设大湾区无人体系产业孵化基地。着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系统准入标准的实施应用,引入无人体系产业龙头企业落户,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同时,也要继续建好7个已有平台,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国家碳计量中心(广东)、特色种业创新中心、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种业中外合作创新中心和广东省电子处方中心。
四、突出特色发展抓落实。与开展同类改革试点的地区相比,南沙还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强调放宽准入与加强监管并重。二是突出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服务贸易、企业跨境投融资综合服务体系、绿色低碳等4个领域改革发展。三是注重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设立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方面,突出面向大湾区,侧重支持商业航天、生物医药、海洋科学等领域。在推进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方面,着重建设区域无人体系管控调度系统。在金融发展方面,突出发展绿色金融,重点推进广州期货交易所、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等。接下来,我们将坚持以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为总牵引,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深度融合,打造国际领先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渠道,推进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机制,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