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新模式  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访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2019-02-24 22:21:00 访问量:

编者按:天津市职业教育有传统、有特色,近代的“工学并举”教育模式、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半工半读”制度都曾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2005年,天津市成为全国首个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2010年,成为全国唯一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2015年,再次升级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职教为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和作为在推进三地协同进行资源建设、协同实施人才培养、协同开展师资培训、协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改善院校管理等方面开创了良好的局面,有力地服务和支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实。

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新模式  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访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本刊记者 张婷

探索中国职业教育新模式  促进京津冀公共服务协同发展  —访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

 现代职业教育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并促进全体劳动者可持续职业发展的教育类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欧、日、俄、印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

我国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我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中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基础能力显著提高,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入,行业企业参与不断加强,中高职衔接呈现良好势头。抓住发展机遇,站在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全局的高度,以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

虽然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加快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近五年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率先谋划,坚持三地“一盘棋”,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引擎,立足区域定位,聚焦协同目标,发挥比较优势,破解现实难题,在构建三地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有效模式、支撑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落实上取得了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不断培养和输送人才、解决就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 勇争一流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始建于1985年,是中国与德国、日本、西班牙三国政府在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最大的合作项目。2009年,原天津中德现代工业技术培训中心与原天津企业管理培训中心合并组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验收结果,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验收;2011年学校整体迁入海河教育园区;2015年1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5月,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学校党委书记苟利军同志,副市长曹小红同志共同为学校揭牌。

学校自成立以来,得到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天津市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中指出支持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大学。目前,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第一所应用技术大学,同时也是天津市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天津市 “双一流”项目建设高校、首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奖学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大满贯获得院校。作为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中德(天津)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和国家级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学校前后获得了多项荣誉。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学校任务是为我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育人才、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先行先试新制度,最终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创造新的模式。2017年,学校基本构建起了“中高本硕”有效衔接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成为世界先进水平应用技术大学,2030年力争成为世界一流的应用技术大学。学校明确提出“在服务中求支持、 在贡献中求发展”,根据我国当前社会推动的三大战略具体提出自身发展战略: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学校在柬埔寨开办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积极响应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河北省承德市帮助建立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框架下,对贵州省毕节市职业教育“1+1+3”帮扶。

积极推进津冀两地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为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津冀两地领导精心谋划、积极对接,共商协同发展、对口扶贫方案,在两省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下,天津对口帮扶承德实施“4+1”扶贫工程,2016年11月8日,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同志率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河北省承德市学习考察,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支持承德市脱贫攻坚,实现精准脱贫、持续脱贫,天津市在承德市对口支援建设一所高水平高职院校,并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与承德市政府签署了《对口支援建设高等职业院校框架协议》,建设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以下简称承德分校)。承德分校项目是津冀两地探索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增强天津市对环京津地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必然选择。

学校设置申报。截至目前,学校已经完成专业建设规划、专业设置可行性报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案开发、2018-2019年教案的准备、制度建设等,首批采购的设施设备及10万册图书已进入招投标程序。2018年1月9日,河北省高等教育学校设置专家组对承德分校进行了实地考评验收,2018年1月15日,河北省高等学校设置专家评议委员会专家组通过学校设置审批的申请。2018年5月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同意设立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的批复》;2018年5月1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实施高等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中正式公布承德分校校名为“承德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并加挂“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协作校区”牌子。

学校资金使用及施工建设进度。按照天津建筑设计院的设计方案,承德分校选址在承德市在高新区砖瓦窑村,一期建设规划用地面积450亩,学生规模5000人,建筑面积13.19万平方米,远期建设规划用地1000亩,学生规模10000人,建筑面积24.3万平方米。天津中德技术应用大学指导分校顶层设计,输出中德办学特色与理念。协助承德分校就学校办学思路与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指导与具体规划,充分共享中德在职业教育方面多年来的办学特色与理念,包括学校专业建设、师资配备、教学设施配备、招生规模、班级设置等方面。

探索津冀专业服务产业,智力扶贫人才培养新模式。2018年7月,大众公司赴承德分校新校址及承德技师学院做现场考察、调研,联合承德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实施项目,在2018年新生中给予该校同类专业一定数额项目名额(具体三方协商)进入“双动力”项目运行,初步建议为在机电师分配30人名额,第一年运行在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实施,全部运行过程三方共同监管。该合作项目将通过中德成熟的“双元制订单班”等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开展“招生即招工、入厂即入校、毕业即就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路径,既为企业提供优秀技术技能型人才,也为天津对口帮扶工作探索了人才培养新模式。

深入天津对口帮扶承德市贫困五县探索合作新路径。下一步将会同承德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深入承德县、平泉、隆化、兴隆、围场5个天津对口帮扶贫困县,就职业教育师资培训,贫困县职业教育现状及产业发展现状等内容进行深入调研,探索基于协同创新发展的“天津-承德”对口精准帮扶的实现途径和运行机制,力争在建设好承德分校的同时,也推动区域职业教育质量得到整体的提升,增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力度。

走出国门建设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海南省三亚市主持召开“澜沧江湄公河” 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上建议在湄公河国家设立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代表天津市人民政府承担外交部、教育部项目。2016年9月学校赴柬埔寨调研考察,确定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为合作对象,在那里建立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被誉为柬埔寨技术与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军院校。2017年12月,在澜湄合作第二次外长会议上,王毅部长正式宣布包括由天津中德建设的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内的13项 “一带一路”新倡议项目;同月,天津市教委决定天津中德建立 “柬埔寨鲁班工坊”,作为天津职业教育的第六个“鲁班工坊”,以上两个项目共研、共建、共享、共用、共赢。

定下的建设目标是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将项目打造成立足柬埔寨、服务澜湄五国、辐射东盟十国,同时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创业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的国际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项目实施“三步走”策略:第一步为初期(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主要任务是完成机电一体化和通信技术两个专业实训条件建设;并开展面向中柬企业和柬埔寨民众的技术技能培训。第二步为中期(2019年1月-2020年12),这期间要增设旅游等专业培训;开始筹备培训教育到学历教育转型。第三部为远期(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逐步增设汽车维修等专业培训;全面开展学历教育、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试点和项目实施市场化运作。

此项目初期已经建成3个实训中心共18个实训室,6814平方米,设备1600多台套,总值1400万元。三个实训中心包括机械加工技术实训中心、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中心和通信技术实训中心。2018年10月28日在柬埔寨国立理工学院里,项目成功举行了揭牌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出席揭牌仪式,并参观了实训室。

输出中国先进制造装备。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在配置设备方面体现了五大特性,分别是:面向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职业性比较高;综合性方面覆盖了专业领域全部技术工种应有的所有培训设备;先进性体现在选用了国内最先进的设备,例如当下高科技的3D打印机、4G通信网络设备、立式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机器人和智能家居等;系统性是指培训中心覆盖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非常有层次和条理性;最后的趣味性表现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智能鼠竞赛沙盘和VR技术体验等,以此培育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输出中国职业技术标准。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目前在拥有了优良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基础上,参考我国职业培训技术标准,同时也针对柬埔寨人力资源的现状,按照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三个阶段开发6个技术工种和13本培训教程,6个工种包括维修电工、钳工、车工、铣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和4G通信网络管理员,13本教材的中、英文版本初稿已完成,后期将翻译成柬文等其他国家语言

输出中德实训条件建设理念。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和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采用一模一样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学习岛”布局,建立机加工技术实训室、通信技术实训室、数控实训中心和液压实训室,通过5S管理理念,实行制度全覆盖模式,每个实训室都有管理制度汇编。

项目具体的培训方式是由中方教师和柬方教师共同完成培训学员的工作,柬方教师会来到中国企业进行培训,中方教师也去到柬埔寨培训当地的柬方教师,可以说组建专业的师资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另外,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也制定了培训中心相关规章制度,最后,由中柬双方共同盖章、双方负责人签章的职业资格证书是被柬埔寨劳工部所认证的,这种权威机构的认证对于学生是一种保障。

希望职业教育与培训可以最终推动人力资源开发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探索培训领域成为引领全国的先进模板,为职业教育培训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