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标杆、树示范 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做出“北京贡献”
2019-12-06 23:00:00 访问量:

◎北京市副市长 王红

两年来,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增加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对标国际规则和最高标准,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全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据世行报告显示,两年来北京大力度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共有88项改革被世行采纳。其中,在刚刚发布的2020版报告中,采纳35项,得分为78.2分,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高了4.6分,超过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获得电力的成本和手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中的建筑质量控制、执行合同的司法程序质量等6项子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球前沿水平,其中4项拿到满分。5项一级指标进入前30强,树立了全球最佳实践的标杆。登记财产环节及时间、获得电力供电可靠性等24项子指标超过OECD高收入国家水平,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改革先行者。北京为中国营商环境排名的大幅提升和树立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做出了重要贡献。按照世行经济体的城市排名,北京分值相当于名列28位,超过29位的日本东京。

更好的营商环境,更具活力的首都经济

良好的营商环境大大激发了地激发了市场的主体活力,促进了首都的高质量发展。北京是科技创新中心,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2017年日均设立98家,2018年日均设立200家,今年日均设立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实现了翻番。独角兽企业82家,占全国的一半,可见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一是坚持锐意创新,率先探索,强力推进改革。两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推出一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的突破性改革措施。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1.0和2.0版系列政策149个,改革措施达191项。比如,开办企业率先推行“一站式服务”,实现“一窗办理,一次填报”,企业可一次性领取营业执照、公章、发票等;获得电力率先实行小微企业低压接电“三零”服务,办理环节由3个压减至2个,成为全球办电环节最少的地区;获得信贷率先实现动产担保统一登记,通过整合市场监管部门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两个系统,大幅提高动产交易担保效率;京津携手在跨境贸易领域率先实行“提前申报容错机制”和“一站式阳光价格”,整体通关时间由111小时压减为83小时,压缩25%。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难题,精准推进改革。特别是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手续多、时间长的办理建筑许可问题,北京在全国率先推行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监管、验收、登记全封闭式项目管理模式,构建“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的高效审批模式;将14 个审批部门的审批职能,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合并的立即合并,审批服务事项由 224 项精简至 107 项;将原来涉及 7 个部门 8 个事项的专项竣工验收改为联合验收。根据今年世行报告,北京办理建筑许可办理时间压缩了32%,环节压缩了18%,排名相当于从去年的132位跃升至32位,提高100位,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这既是北京市政府主动作为、锐意改革的集中体现,也是不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一网通办”的成功实践。

三是坚持一抓到底,务求实效,提升企业更多获得感。北京市不断探索建立“问题清单+高位调度”的常态化、滚动式改革推进模式,强化企业和群众第三方的日常监督,打通从政策出台到落地生根的“最后一米”。据世界银行2019、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北京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跨境贸易、纳税等重点指标共压缩办事时间64%,办事环节32%。与此同时,营商环境改革直接为企业节省经营成本达30亿元;北京市顶格实施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达1800亿元。

这些改革也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广泛认可,两年来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共收到锦旗3487面,表扬信4384封。我们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们干部面对一面面锦旗和一封封感谢信,深受教育鼓舞,也进一步增强了深化改革、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下一步,北京将继续坚持首善标准,奋发有为,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在全国立标杆、树示范,为中国优化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做出“北京贡献”。

构建“七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北京市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特别是因为北京市是科技创新中心,强化机制改革和模式创新,积极构建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调节、商事仲裁、法律服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七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大保护的格局。

目前北京市设立了中国北京朝阳(设计服务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中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中国(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展面向北京市重点产业的快速预审,快速维权。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在北京16个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知识产权维权中心的工作站71个,定点服务企业,基本实现了知识产权保护公共服务全覆盖。我们建立了10家行业知识产权纠纷调节组织,培养了242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截至2019年9月,共调节纠纷9608件,结案6144件,调解成功率64.10%。调解的平均用时是15天左右。

同时畅通投诉举报的渠道,通过12330、12345这个热线,接受北京地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七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12330、12345是及时办理热线,会将这些举报的线索及时转交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处理,并跟踪举报投诉的办理。从监管执法这个层面来看,北京市全面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工作,执法监管实现了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加大对侵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截至2019年9月底,共接收知识产权举报投诉2831件,查处知识产权案件361件。强化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相衔接的双轨保护机制,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强大的司法保障。

举个例子,世园会开园162天期间,北京市成立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工作组,还制定了《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世园会知识产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世园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执法流程》,在园区设立了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组建了专门的执法力量,在会前、会中以及会后,在园区内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知识产权综合检查,从专利、商标、版权及植物新品种角度对相应的展馆逐一排查,这里面还有一系列的数据,比如说执法人员检查了1800余户企业,检查专利产品120多件,审核广告也1000多条,在这方面我们还对文化演出活动也进行2000多场次这样的检查,对世园会独有的工作,比如说对29件备案的植物新品种进行高密度的保护,对9件没备案的植物新品种指导严格保护,对中国1200余下各个植物品种及40多个国外新品种进行了保护,这些确保北京世园会期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说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就相当于跑一场马拉松,190个经济体同场竞赛,不进则退,同时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既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又要迎难而上,奋发有为,所以必须马不停蹄,一茬儿接着一茬儿干、一轮接着一轮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抓好相关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要对标国际前沿城市,查找不足和差距,逐项梳理失分点,充分发挥全方位、多层次、跨区域的改革协调推动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形成强大的改革推动力。

二是坚持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这也是我们营商环境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让企业和群众参与改革、推动改革,改革的成果由企业和群众来检验。工作当中要问计于企,问计于民,这些都是改革的出发点。同时加强市区联动,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窗口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度。

三是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重点攻关。北京在实施营商环境优化1.0、2.0的版本基础之上,目前已经制定完成了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任务涉及12个方面204项具体的设施,力争实现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