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技投资
高端装备制造需要高端机床和铸、锻、焊等基础装备的支撑。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中,集成电路制造、大飞机、核电、惯性约束核聚变、对地观测、两机工程等专项均需要高端制造装备,它的充分发展也是国防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国外高端制造装备技术一般对外都会严格封锁,如果我们自己缺失对这些技术的掌握,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的国防能力建设和战略产品的发展。
核心技术遭遇封锁
近年来,美西方相继在高端制造领域出台了若干行动计划来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推出了先进制造合作伙伴(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AMP)计划;德国推出了工业4.0项目;英国建立七大先进制造研究中心,并发布了高价值制造战略(High Value Manufacturing Strategy);欧盟启动了智能制造系统2020计划;日本发布了《日本制造业竞争策略》和《日本制造业白皮书》。新兴经济体中,巴西公布了工业强国计划,印度出台了《印度制造》,我国于2015年开始实施“中国制造2025”计划。全球重要经济体都在试图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全球竞争新优势。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还采用关税壁垒、技术封锁、出口管制、经济制裁、知识产权壁垒、军事威慑和政治联盟施压等方面的多种手段,对中国高端制造业进行打压、限制、分流和封锁。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被诉贸易救济调查的主要行业。在反倾销调查领域,装备制造业仅次于冶金和化工,是第三大涉案产业。在反补贴调查领域,装备制造业是仅次于冶金行业的第二大涉案行业。对于高附加值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多启动反补贴或反倾销和反补贴合并调查。与此同时,美西方还会通过国际贸易规则重构压制我们装备制造业出口,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加隐蔽和有针对性。
一些国家通过复杂的认证体系和环保措施联动限制我国产业“走出去”。比如,我国装备出口企业动辄需要申请20—30个国家的认证才能出口,而这些国家的机构认证标准不一,互相不采信,认证费用高,认证周期不固定,可以说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的灰色地带。
知识产权调查问题也并不乐观。比如,美国自2016年来对我国航空航天类产品扣押比重增加;针对我国出口的通信设备、传感器等高技术装备产品的调查与日俱增,而且涉华“337调查”的胜诉率很低,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301调查”重点也集中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
我国装备制造业还面临着严格的投资和管制问题,国家安全调查越来越频繁。比如,“232调查”是美国针对“威胁国家安全”的产品展开的调查,在21世纪初已被弃用,但是近几年又重新启用;美国针对中国设置了多维的出口管制清单,有70%的产品涉及装备制造业,涉及多个“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领域,并对中国发展高端装备所必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和设备收紧出口管制。
此外,美国还通过操控《瓦森纳协定》、澳大利亚集团、《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核供应国集团等四大多边出口管制机构,限制我国高端装备和高技术发展。比如,2019年瓦森纳协定明确加强对网络仿真软件、通信监控、数字调查工具/取证系统、亚轨道航天器、混联机床以及光刻设备和技术的管制。
近年来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采取的主要措施
图片来源:果壳硬科技
美国以“实体清单”和“未核实清单”限制对企业出口,监控出口的最终用户和最终用途。截至今年3月28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5家企业实施新的贸易限制,进入美方黑名单的中国企业达到了1110家。具体而言,进入到实体清单(Entity List)的中国企业数量达到了638家;进入到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 List)的中国企业数量为162家;进入到美国国防部CMCC清单(Chinese Military Companies Sanctions List)的中国企业数量有104家;进入到美国财政NS-CMIC清单的中国企业有206家。如果把美国政府其他部门,如总统办公室行政令等,计算在内的话,被管制的中国企业和个人超过1500家。中国航天、中国电子、中国造船、中国卫星、中国中车等等高端装备龙头企业统统在列。
自身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吸收了大量先进技术,但仍有相当多的核心技术和零部件依赖进口,受制于人。有数据显示,80%的高端芯片、80%的发电设备优质大型铸锻件、90%的高档数控机床及机器人都依赖进口,特别是高端设备迅猛发展与我国配套的“三基”产品(基本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供应不足的矛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也导致我国主机和成套设备空壳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提升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竞争优势还是比较弱。核心技术方面,高端装备大部分领域还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严重依靠进口。比如,航天工业所需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原材料和零备件90%依赖进口;时速超过160公里的动车组所用的轴承100%进口。在产品精度、可靠性和生产效率上,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国车床、铣床和磨床的单向重复定位精度基本在2.5μm,国际高端的1.6μm甚至1.0μm尚处于研发阶段;质量上,国产数控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万小时,而国际水平已达到8万小时。
在产品研发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专利数量不多,比如,通用设备领域仅有89项,远低于日本的890项、德国的1278项和美国的2229项。在标准制定方面,总体上缺乏国际话语权。在品牌方面,不像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拥有高端装备产业巨头,这些行业巨头具有完整的产品生产线、科研能力强、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
产业控制力不强
外资在中国投资的规模总体来说越来越大,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好机会,但是外资企业在我国投资呈现出独资趋势,一方面,外资企业在中国成立的独资企业增多;另一方面,合资企业也在独资化,外资企业通过增资扩股、内部收购等方式稀释中方股权,甚至完全成为外资独资企业,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
外商投资企业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向中国输出的都是生产和供应链的薄弱环节。中国企业想通过外商合资的方式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无法实现。在严峻的国际背景和竞争下,我们必须提高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核心技术,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技术和附加值,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
进口替代之路虽然艰难但是必须
由于高端装备产品的技术复杂度高、生态依赖性强、场景应用多样,其国产化替代是由装备制造商不断创新突破与优化提升、应用厂商试探性采购验证、再到逐步扩大替代应用范围的渐进过程。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例,中国高档数控机床在数十年间经历了自主创新起步、核心技术突破与重点领域示范应用阶段的发展,但其国产化替代应用进程缓慢,国产化率仍然不超过10%。
在核心技术上,一是自主创新“三基”(基本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发展。建立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将具备条件的基础研究项目优先列入国家项目,其取得的成果应优先支持国产系统装备的实验验证考核。二是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企业之间加强横向技术联合,形成优势互补,提高行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三是国家大力支持。对于装备制造业在核心技术的创新方面给予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尽快摆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
高端装备国产化替代应用的重点清单
图片来源:科技导报
在金融支持上,一是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对重大项目给予重点支持,优先安排。地方政府针对装备制造业提供财政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建立地方政府贷款平台,给予中小企业资金救急,避免资金链断裂。二是拓宽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加快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链式金融、融资租赁等,鼓励和引导企业利用融资券、中长期票据、可转换公司债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较好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探索金融产品种类、期限、利率、担保方式等创新,针对装备制造业实际困难提供金融支持。三是完善企业信用评级,使企业规范内部管理,维护金融债权,减少金融机构风险。
加强对外资企业并购内资企业的监控力度。首先,要有意识地识别出有损潜在产业安全的重大并购事项。对于外资试图并购我国需要限制或严格控制的装备制造业特殊行业,对企图取得控制权或垄断市场的行为要特别关注和限制。其次,建立保护产业安全的相关法律。针对并购过程中的立项、审批、注册等环节,建立一整套外资并购有关的法律法规,且对并购后是否造成市场垄断也要有相应的法律进行限制。最后,建立专门的产业安全审查机构。出台完善的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审查制度,并交由专门机构履行审查权利。当出现威胁到产业安全的项目时,专门机构有权叫停该项目。产业安全审查机构还要制定出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预警机制。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