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2019-02-23 16:18:00 访问量:

天津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天津市协同办供稿

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四年多来,天津滨海新区坚持发展新理念,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扭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统筹推进要素转移精准化、产业承接集聚化、园区建设专业化,在服务重大国家战略中增创发展新优势,为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三大主攻方向

一是协同项目引进。紧紧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按照天津市李鸿忠书记“舍得时间、舍得投入、舍得声誉”要求,聚焦产业发展重点,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库,重点项目由区主要领导牵头抓,多次与相关企业沟通对接,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中海油海工装备基地、中交集团生产基地等一批重点产业基地,华泰汽车零部件、石药集团大健康产品等一批重点从产业项目先后签约落户。

二是综合发力聚集人气。设立鲲鹏计划人才服务窗口,专人负责政策兑现,2018年上半年累计资助高端人才是1733人。落实“河海英才”行动计划,设立专门窗口,为各类人才办理户口准迁证。设立外国人出入境“三证联办”服务窗口,实现“一口受理、一口办结”,进一步提升外籍人才来新区和自贸区工作、居留便利化水平。

三是增强战略合作功能。提升国际航运功能,天津港提效降费治乱出清取得阶段性进展,初步形成规范有序、公平竞争、健康高效的营商环境,货物通关时间缩短到2小时,报关成本降低70%,物流成本降低30%。提升先进制造功能,制定《滨海新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方案》《滨海新区落实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2018年工作要点》,全力打造京津冀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升金融服务功能,“金改30条”已全部落地,24项措施成效显著,11项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全国第一家保险国际救援公司、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创新试点机构,天津第一家互联网基金销售公司均落户新区。

四年来,滨海新区累计引进疏解项目3100余个,协议投资额逾3900亿元;共引进北京项目1653个,协议投资额3587.9亿元;与河北合作的滨唐、滨沧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相继揭牌。不但形成了分工合理、合作有序、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而且发展质量迈上新台阶。

 

做强五大承接载体

 一是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两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发展,建立了双组长、双主任制度。为支持园区发展,滨海新区设立了10亿元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季即将出台。园区挂牌一年多来,北京中关村派出精干团队驻扎在园区负责招商,滨海新区划出9万平方米载体,由中关村团队自主负责招商管理。园区先后引进519家创新企业和创新平台落户园区,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近200家。

二是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对接“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制定出台产业创新、智能装备、海洋经济发展的系列支持政策,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和生产模式、建设模式创新,加快打造先进制造国际合作载体。中欧区域经济合作中心滨海分中心挂牌成立,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泰富重装欧洲研究中心等11个中欧产业合作项目签约落地。

三是建设北方航空物流基地。积极与首都机场和各大航空公司深度合作,为电子商务、物流快速等产业发展提供载体支撑,增强滨海国际机场区域枢纽功能。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全面开工,航运服务中心建成投用,实现进出口报关一站式服务,大幅度提高通关效率。配套发展物流保险产业,引进20余家寿险、财险、代理等保险相关项目,鼎典保险研究院、保监会保险是博物馆等项目落地,保险产业链是更加完备。

四是建设南港石化产业基地。南港工业区纳入《石化产业布局规划方案》,京津冀石化产业将向南港工业区加快聚集,承接中沙新材料园、华电集团南港热电工程、中石化长城润滑油基地等一批来自的北京疏解项目,中俄炼油、澄星重油综合利用、中石化LNG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五是建设未来科技城。强化与首创集团对接合作,推进京津合作示范区各项规划落地,加快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鼓励京津冀院校与企业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发转化新模式,推动京津冀三地创新人才集聚。目前,民航大学新校区等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一汽大众华北基地已正式建成投产,国能新能源汽车项目争取年底量产1万台新能源汽车。

推进五大重点领域合作

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对接。积极参与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严格执行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立生态保护规划协调机制,合力实现空气监测、环境整治、环保数据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及应急联动。合作推进清洁能源利用,规划建设北大港国家湿地公园,实施科学保护措施,开展湿地水资源、湿地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等修复工作。

二是加强交通体系对接。铁路方面,京津城际延伸线建成通车,津秦高铁顺利运行,在以综合交通系统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滨海新区基本形成了对接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大交通网络。京津城际滨海于家堡站,每日约有7000人次往来,高峰时达到1万人次,实现了滨海新区与市区及北京的快速通达,初步形成京津冀“一小时通达圈”。海铁联运服务向京津冀地区延伸,津冀海铁联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公路方面,着力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加快推进滨海公路、高大公路、沿海高速与滨保高速互联互通。推进京津冀地区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实施统一道路限行政策,建立信息沟通交流、交通违法联合治理机制。

三是加强与自贸区对接。天津自贸区先后推出175项制度创新措施,其中15项经验和3个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设立自贸试验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小组,与雄安新区、唐山、沧州等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是100亿元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基金,新增市场主体京冀企业超过50%。实现京津冀通关一体化,通关时间缩短3天,成本降低近30%。三年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119家,累计备案境外企业机构181家,中方投资额210亿美元。设立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出台80项便利化措施,通关效率大幅提升。租赁业形成示范效应,开展保税租赁、出口租赁等40多种业务模式,租赁飞机1207架,飞机、船舶、钻井平台租赁均占全国的80%以上,东疆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对接。加快建设华北地区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创新跨区域技术转化合作机制,推进多层次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创新资源对接,中国核工业大学、中科智能识别研究院、清华电子信息研究院、北京大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校落户新区。支持重点科研项目合作攻关,推动百亿亿次超算中心建设。

五是加强社会事业对接。医疗卫生方面,协调推进京津冀医保住院联网结算,引进中核滨海质子治疗示范中心、中心商务区国际医院、天津欢乐口腔等项目,第五中心医院与北京大学合作办医。教育方面,与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共建临港试验小学,与北大附中合作提升新区智力和教育支撑,与北师大附中共同建设十二年制学校,专门开设“北京班”方便京籍随迁中小学生在新区就读。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已经发展成为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一大引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滨海新区充分享受协同红利,又在协同发展中积极作为,成为助推区域协同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