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中国科技投资杂志
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 乔宝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战略性判断,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工业发展也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效益优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5.1%,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7%,外商及港澳台商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5.8%。可以发现,私营企业利润增速远远低于国有控股企业,也远在工业平均水平以下。这是新出现的情况?还是一直如此?此外,企业效益会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私营企业效益的低速增长是否会加剧工业民间投资的持续低迷?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从数据出发,去做大量的实证研究。
工业领域私营企业的主体地位增强
(一)私营企业单位数绝对量和占比都明显提高
2017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有385369家,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单位数绝对量和占比都较上年小幅下降,占比已降至5%以下;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单位数小幅增加,但占比仍然延续自2012年以来的逐年下降趋势,降至13%;而私营企业单位数较上年增加8000多家,占比提高1.1个百分点至57.7%。可以看出:2017年私营企业单位数绝对量和占比都较2012年都有明显提高,是工业企业的绝对主体。
(二)私营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占比逐年提高
2016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达到9475.6万人,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用工人数绝对量和占比自2013年以来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6年占比分别降至17.9%和23 %;而私营企业用工人数在2015-2016年随着规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的减少也出现了下降,但降幅远远低于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用工人数占比则延续自2012年以来的逐年提高趋势,达到35.9%。可以看出:私营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私营企业的生产和效益情况都不容乐观
(一)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速下降明显
2017年,我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6.6%,扭转了自2011年以来的逐年放缓趋势,较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6.5%和6.9%,增速较上年分别加快4.5个和2.4个百分点,回升幅度明显加快;而私营企业增长5.9%,较上年放缓1.6个百分点,延续自2012年以来的逐年放缓趋势,并且增速首次低于规上工业。从历史数据看,2012年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速领先规上工业4.6个百分点,此后领先幅度逐年回落,到2017年增速已比规上工业低0.7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生产增速在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两年保持回升态势,而私营企业的生产增速却一直延续2012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严重拖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回升步伐。
(二)私营企业利润增速显著低于规上工业且占比降至低点
2017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上年回升12.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增长45.1%,增速远远高于规上工业;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增长15.8%,增速略低于规上工业,但已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私营企业利润增长11.7%,增速小幅回升6.9个百分点,利润增速连续两年低于规上工业,且差距扩大到9.3个百分点。从利润占比看,2017年,私营企业利润占规上工业利润总额的31.6%,比重降至2012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表明,私营企业的利润没有同步改善。
(三)私营企业利润率持续下降且首次低于规上工业
2017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6%,连续两年小幅提高。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率达到7.24%,自2014年以来一直高于规上工业;国有控股企业利润率为6.44%,略低于规上工业,但较上年提升比较明显;私营企业利润率为5.93%,自2012年以来逐年下降,并且首次低于规上工业。这表明,在最近两年企业利润率有所回升的大背景下,私营企业利润率没有同步改善,甚至持续恶化。
分析发现: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率一直远远高于工业平均成本率。2017年,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率为87%,较去年下降0.3个百分点,成本率出现自2012年以来的首次小幅下降,但仍然比规上工业高2.1个百分点,且高出幅度自2012年以来逐年增加。这表明,私营企业并没有真正享受到降成本所带来的好处,也正是由于成本率的居高不下,私营企业利润率才持续下降并且首次低于规上工业。
(四)私营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呈现双扩大趋势
2017年,我国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分别为11.8%和9.1%,连续两年有不同程度的收窄。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深度也连续两年收窄,且国有控股企业亏损收窄情况更显著;而私营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在经过2016年的短暂收窄之后,2017年又呈现扩大局面。2017年,私营企业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分别为9%和3.8%,较上年扩大0.2和0.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虽然私营企业亏损情况要好于规上工业,但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却有所扩大。
私营企业效益与工业民间投资的相关性研究
(一)工业民间投资是工业投资的重要支撑
2012年以来工业民间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逐年提高(2016年除外)。2017年,我国工业民间投资达到18509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9.6%,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较2012年累计提高5.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工业民间投资对工业投资的支撑性不断增强。
(二)工业领域民间投资吸引力和活力都远不及其他领域
从占比看,2013年以来工业民间投资占民间投资总额比重逐年下降(2016年除外),且下降幅度有扩大趋势。2017年工业民间投资占民间投资总额比重降至48.5%,较2016年下降1.1个百分点,较2012年累计下降2.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更多的民间投资投向了工业以外的其他领域。
从增速看,2013年以来工业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低于民间投资总额增速(2016年除外),且增速差距明显扩大。2017年,我国工业投资增长3.6%,增速与上年持平;其中,工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4%,较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但仍然比民间投资低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虽然工业民间投资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投资活力仍不及其他领域。
(三)工业民间投资增速与私营企业效益增速显著正相关
时差相关分析显示,私营企业利润增速是工业民间投资增速的先行指标,当滞后期为12个月时,两者高度正相关。也就是说,上年的私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能够辅助预判今年的工业民间投资增速。2017年,私营企业利润增速较上年有所回升,全年增长11.7%,但较年内高点回落了4.2个百分点。考虑到今年PPI涨幅大概率放缓以及去年利润增速的高基数效应,今年上半年企业利润增速很可能出现回落。如果私营企业效益不能持续改善或出现回落,工业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和活力很有可能会持续下降,这将削弱工业民间投资的企稳基础。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前文的数据分析表明,私营企业是工业企业的绝对主体,并且在解决就业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经济类型企业的效益表现,发现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速下降明显、利润增速回升程度显著低于规上工业、利润率持续下降且首次低于规上工业、亏损情况好于规上工业但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却出现扩大趋势。由于私营企业是工业民间投资的重要主体,如果私营企业效益不能持续改善或出现回落,工业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和活力很有可能会持续下降,这将削弱工业民间投资的企稳基础。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稳定工业企业效益,进而稳定工业投资预期。
(一)加强对企业效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和监测预警
一方面要开展调查研究,针对“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率一直远远高于工业平均成本率”的实际情况,要深入调查私营企业的生产成本及其结构,找出导致私营企业成本率居高不下的关键环节,有的放矢降低企业成本压力。另一方面要加强监测预警,针对2017年出现的“私营企业利润增速和利润率都低于规上工业,且亏损面和亏损深度双扩大”,要加强监测预警,密切跟踪其变化趋势,未雨绸缪,做好预案,谨防私营企业效益增速出现大幅回落。
(二)推广开展质量效益综合评价引导企业提质增效
借鉴浙江省的“亩均论英雄”改革经验,考虑亩均产出、亩均税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单位排放增加值等对企业质量效益进行分类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推进实施用地、用电、用水、用气、排污等资源要素差别化政策,引导企业提升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对质量效益综合评价排名靠前企业,支持金融机构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通过创新担保方式、创新还款方式和实施利率优惠等方式重点满足其资金需求。
(三)深化融合创新发展提升企业供给质量和盈利能力
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支持企业新建研发机构,鼓励企业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强化质量品牌意识,支持企业开展标准对比、质量比对等活动,引导企业按照国际先进标准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指导企业积极开展品牌培育贯标,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盈利能力,进而会吸引更多投资。
![]()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