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署:2025年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和机遇
1499次 2025-01-03 19:38:38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冷教豪


导语:2024年12月17日、18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2024年“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对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相继到期的高峰期。围绕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那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了哪些重点任务?又会带来哪些市场新机遇?


任务一:粮食稳产保供,农业增效益

会议强调,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会议还着重强调了农业科技装备水平提升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机遇:土壤改良、育种和现代农业技术

粮食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始终是关注的焦点。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9年保持1.3万亿斤以上的基础上,首次突破1.4万亿斤大关,实现了稳定增长。守住耕地的红线就是保护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从耕地面积看,今年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525.8万亩,从农业科技看,通过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从政策支持看,中央财政提高了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补助标准,耕地面积和土壤质量提升速度加快。在保证耕地面积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土壤的安全和肥力,减少重金属污染,让粮食更安全、更健康。

土壤是确保粮食安全基础,那种子就是现代农业的“芯片”。过去农业科技人员选育检测种子是“一把尺子一杆秤,用牙咬,用眼瞪”,种子产量不高,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能力弱,这也是种业科研需求痛点。我们要想端牢自己的饭碗,就必须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国家农业农村部也发布了支持良种繁育政策,鼓励育种企业建设智能考种分析系统、水稻表型分析系统、种质资源库、智能人工气候箱、自动分样型数粒仪、种子风选仪等先进的育种技术平台,从而实现培育“金种子”的目的。当前,我国种业基地多元化共建格局和多样化建设模式日趋形成,但也面临种子生产重要环节机械化水平过低、劳动力非农化老龄化等问题。

2025年将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重点通过提高单产、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等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研发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借助物联网、AI识别、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筑农业环境监测网络,从育种育秧、田间病虫害、水肥管理、机械生产、良种储存、市场营销等全链条都能以“一张图”形式可视化展现,实现智能装备与软件系统、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的深度融合,推动现代种业基地高质量发展。因此,先进的土壤修复、改良、增肥技术和良种培育、农机装备智能化等农业科技将会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


任务二: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入

会议强调,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连农带弄机制,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力推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在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同时,落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问题,说一千道一万,归根结底中心任务是要增加农民收入。中央通过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这一创新举措,让粮食主产省区能够安心重农抓粮,主要精力就是想方设法大力发展粮食生产,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抓好市场调控,平衡贸易与生产,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更加有效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机遇:粮食生产、“土特产”、农村产权、农业产业化

明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习总书记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当前,全国832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培育形成了脱贫能力较强的特色主导产业,通过订单生产、股份合作、消费帮扶等方式创造了更多收益,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通过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能培训、组织转移就业等方式,帮助他们增强创收“造血”能力;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要通过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兜底,完善社会救助举措,确保基本生活无忧,实行分层分类帮扶,有效精准施策,提高帮扶效能。

但要想鼓起农民钱袋子,就要在产业兴旺上找出路,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把强农惠农富农各项政策落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要多渠道发力,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农民获得收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构建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运行机制,让农户合法拥有的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引导各类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更多分享增值收益。

2025年是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实施的集中期,当前在做好试点示范与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这将增强农民对土地承包权的安全感,激发农民长期保护和投资土地的积极性,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

广袤的乡村有各自的特色品种、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立足区域发展整体规划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富民产业。一方面充分利用地方区域品牌,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做好农产品增值大文章,另一方面,用好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特色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各地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蓬勃发展,打造一村一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综合体等,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让更多产业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农民增收。


任务三:乡村和美宜居宜业,农村增活力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机遇:搬迁补偿、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单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用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全国累计投入资金超过5000亿元,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左右,加强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跑、“村BA”等乡村文体艺术活动,受到广大群众普遍欢迎。

随着出生率的不断创新低,我国总人口数在减少,乡村人口的流失更加严重,很多人都跑去城市里面了,乡村空心化日益严重,闲置的土地、破旧的房屋、留守老人和小孩,不利于乡村的振兴和发展。结合近几年多个地区合村并镇/居的试点经验和教训,按照会议要求,对于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必须要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在规划建设中进一步增强前瞻性。根据这个实际情况和趋势,把散落的村庄整合起来,将人口进行有效的集中和布局规划,以农民为中心就地城镇化,这样才能真正去实现相关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医院、学校、商业等的落地和延伸,既提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度和便利性,又避免造成资源闲置和浪费。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这已经不仅仅是合村并镇了,而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的新发展模式。


结语:做好“三农”工作,既要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更要有久久为功的定力,必须持之以恒、走深走实,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当前,全国上下正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着力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向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不懈奋斗。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网站支持:北京巨蛋科技 技术支持: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