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委出台指导意见 创新体制机制助推创投高质量发展——《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解读
1013次 2024-12-12 18:10:09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胡芳日

引言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政策措施,针对央企创业投资基金运作的痛点难点,进行了一系列机制和体制的创新,包括考核机制、尽职免责机制、容错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这是今年六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后,落地的第一个国家创投政策。虽然该政策只适用于央企,但对于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国有创投发展政策,也具有非常积极的示范和参考意义


政策梗概

根据政策要求,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具备硬科技实力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长期支持陪伴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推动国资成为更有担当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政策要求央企创投投资领域要围绕主责主业,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技术,募集更多资金投向硬科技。要突出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理念,以创业投资基金为“探头”和“触角”培育新质生产力。

政策明确,要通过市场化方式积极吸引商业保险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共同参与,引领各类长期资本聚焦科技属性、技术价值、新兴领域开展有效投资,带动形成创业投资资本集群。

针对国资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政策要求,健全符合国资央企特点的考核和尽职合规免责机制。建立以功能作用为重点的创业投资基金全生命周期考核机制,既要“算总账”,对整体投资组合开展长周期考核评价;还要“算大账”,考核评价以功能作用发挥为核心,兼顾效益回报等要素,不以单纯追求财务回报为目标。

政策要求央企创投要遵循基金市场运作规律,既突出“放得活”,又体现“管得住”。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合理容忍正常投资风险,根据投资策略合理确定风险容忍度,设置容错率,重点投向种子期、初创期项目的基金,可设置较高容错率。在各类监督检查中,更加关注基金投资组合整体而非单个项目、关注功能作用和战略价值而非短期财务盈亏、关注未来长期发展趋势而非当前阶段性问题。


政策亮点

亮点一:政策允许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到15年,较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一倍。

亮点二:政策首次提出设立“概念验证基金”。政策鼓励中央企业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所需的创业投资基金,丰富了我国早期基金的种类。

亮点三:健全了绩效评价机制。政策强调创投基金按全生命周期考核。既要“算总账”,对整体投资组合开展长周期考核评价;还要“算大账”,考核评价以功能作用发挥为核心,兼顾效益回报等要素,不以单纯追求财务回报为目标。

亮点四:完善了风险共担机制。政策允许根据基金投资策略确定风险容忍度,设置不同的容错率,建立尽职合规免予问责机制。政策允许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建立责权利对等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激励和约束并举、效率和公平并重,既符合市场一般规律又体现国有企业特点,实现投资团队与基金深度绑定,与出资人共进退。


发展机遇

据国资委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中央企业共管理了126只创投基金,认缴规模529亿元,已投资金额313亿元。而据中基协统计,截止2024年6月底,我国登记备案存续创业投资基金 24,344 只,存续规模 3.26 万亿元。央企业创投基金数量与规模都只到全国总规模的百分之一,主要原因是央企创业投资基金的约束太多,这次政策完善了容错与尽职免责机制,解决了央企创业投资“不敢投”“不愿投”等问题,可以“放开手脚”,勇做“大胆资本”。随着政策的落地,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潮。可以关注以下发展机遇:

一是将有更多央企发起设立创投母基金,国资创投基金总规模将快速增长。政策明确支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母基金,允许基金存续期可达15年,将进一步改善创业投资的整体生态,优化国内创投资金来源结构,带来更多优质长期资本,那些优秀的投资管理团队将获得更多与央企母基金合作的机会。

二是将有更多早期创投基金成立,硬科技及早期科创企业融资机会大大增加。政策措施支持中央企业围绕主责主业,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技术,发起设立概念验证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等适应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创新企业成长所需的创业投资基金,要求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具备硬科技实力的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创新企业为主要投资标的,长期支持陪伴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随着央企创投基金群的扩大,硬科技和早期创业企业将更容易获得央企创投基金的投资。同时,获得央企创投基金支持的创业企业,由于央企基金的标杆引领作用,可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的支持,早期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 (京ICP备202300545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4613号 )

《中国科技投资》杂志社官网上的部分内容来自相关部委网站,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 1227252578@qq.com 】我们会尽快处理。

声明:本站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网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网站支持:北京巨蛋科技 技术支持:Copyright© 2013 Comsenz Inc.